超八成小微服務企業無新技術誕生 缺意識和資金
- 發佈時間:2015-05-20 08:49:0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斌
在資金掣肘與政策難落實的夾道上,小微企業艱難前行。
5月18日,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發佈今年一季度陜西民生經濟調查報告與《一季度陜西新設立小微企業及個體戶跟蹤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陜西全省經濟運作增速放緩但結構趨優,全省民生持續改善,但小微企業、初創企業仍然面臨狹窄融資渠道、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同時出現了全省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
此外,調查數據還顯示,一季度陜西全省85.5%的小微服務業企業沒有新技術等科技成果誕生,小微服務業企業創新活力明顯不足,多數企業將轉型升級視為被動選擇。
“近年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財政力度越來越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扶持政策傳遞距離較長、扶持力度傳導 最後一公里 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
缺意識、資金、途徑是主因
創新乏力,正在成為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攔路石。
從去年開始,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開始跟蹤調查陜西全省1577家新登記企業和個體戶,而其中半數以上屬於首次創業,其中8.7%的企業屬於大學生創業。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小微企業創新乏力。陜西調查總隊分析認為,在當前國家産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企業同時面臨融資渠道單一、用工需求難以滿足等問題。
融資難與創新慢的惡性迴圈,成為橫在小微企業面前的兩道難關。
近日發佈的《一季度陜西規模以下服務企業發展現狀調查》顯示,33.9%的小微服務業企業認為,資金不足制約其獲取科技成果。
事實上,由於大多數企業規模小、資金儲備不足,同時又多處於創業期或發展期,日常經營所需資金量大,已無餘力進行創新和研發投入。
陜西調查總隊認為,缺乏創新意識、資金不足、缺少聯合開發途徑,是造成大多數小微服務業企業創新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雖然多部門都已推出多項促進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但過長的傳遞距離限制了效果的發揮”,李國祥表示,“目前來看, 審批關 仍然是制約扶持效果的重要一關,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 最後一公里 有待打通。”
針對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的問題,陜西調查總隊建議,應強化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合作,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現有各自為營、獨立工作的方式,採取多部門協同合作,構建經費投入、稅收減免、人才引進與培養、經營場地投入、公共資訊平臺建設等聯動機制,實現“資源共用、資訊互通”,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乏力
工資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重要構成,在陜西,其佔居民收入的比重超過50%。但在一季度,陜西居民工資性收入乏力現象出現。
調查數據顯示,在陜西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四項來源中,工資性收入增速繼連續三年位於最低;與去年同期相比,工資性收入的佔比降低2.1個百分點。。
另外,生豬、奶牛的養殖效益不斷下滑。3月底生豬價格跌破12元/公斤,遠低於盈虧平衡線,養殖戶出售一頭肥豬虧損超過200元。
調查報告顯示,半數以上生豬養殖企業對生豬養殖專項資金的扶持效果並不認可,一方面産業扶持政策導致生産能力過剩,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另外,補貼資金未及時、足額兌付,也影響了養殖戶的資金流轉。
陜西調查總隊認為,應當進一步完善産業扶持政策,合理規劃、及時調整畜禽生産結構,引導畜牧業養殖發展,切實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