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出清“僵屍企業”不能等不能熬

  • 發佈時間:2016-05-15 05:37: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近日,《蘇州日報》頭版頭條刊出一則消息:“僵屍企業”3年內基本出清。根據該市出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在去産能方面,將關停及實施低效産能淘汰企業2000家。蘇州把出清“僵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産能的實招,抓住了主要矛盾。這種不等不熬的做法,令人讚許。

  今年以來,經濟運作總體態勢符合預期,但固有矛盾尚未緩解。一些市場化程度較低、産業低端、結構單一的地區,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與此同時,民營企業投資下降,房地産泡沫、過剩産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等風險點也在增多。這些問題,並非經濟週期性矛盾的反應,而是供給結構出現錯配的結果。

  一方面,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歐美發達經濟體借貸消費,東亞地區提供高儲蓄、廉價勞動力和産品,俄羅斯、中東、拉美等提供能源資源的全球經濟大迴圈。各種複雜因素匯集,致使國際市場需求空間更加狹小,競爭更為激烈。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借機抬頭,我國出口持續受阻,外貿企業困難重重。

  另一方面,龐大的內需市場缺乏有效供給與之匹配。不僅大量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産品長期依賴進口,就連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在國內也遲遲得不到有效供給。近年來,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上,而與市場需求南轅北轍的“僵屍企業”,卻在消耗寶貴資源維持過剩産能,造成財富雙重流失。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過度依賴投資擴張維持過剩産能支撐增長,不僅難以為繼,而且承受的風險和痛苦遠比去掉這些産能要更大、痛的時間也更長。舉例來説,“僵屍企業”虧損越大,拖欠的工資就越多,職工對企業前途就越感到擔憂,銀行風險也因此越積越嚴重。

  “僵屍企業”與産能過剩,是因果關聯的一個整體。只有除掉“僵屍企業”這個“因”,才能收穫去産能這個“果”。然而,現實中有一種擔心,認為以處置“僵屍企業”為代價去産能,會讓一些地方原本就不活躍的經濟更加蕭條,甚至導致較大的下崗壓力,影響大局穩定。因此,期望依靠擴張的辦法做大新動能的增量,稀釋舊動能在結構調整中的比重,以此換取兩全其美的收穫。這種願望是好的,但處置“僵屍企業”卻不可因此一“等”二“熬”。

  眼下,新動力正處在起步期,短時間內還挑不起大梁。針對當前經濟增速、工業品價格、實體企業盈利和財政收入下降,以及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等突出矛盾,中央有針對性地強調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把深化改革作為主要抓手,以改善供給結構為主攻方向,在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同時,下大力氣做好處置“僵屍企業”的“減法”,堅決去掉過剩産能。這樣,才能為增強有效供給提供更多寶貴的資源,為改善供給結構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推動經濟結構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

  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産能的重要抓手,並非輕而易舉可以做到。這既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也需要咬定青山的努力與實實在在的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

  要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如何在處置“僵屍企業”的過程中保持社會穩定,關鍵在於“度”的把握。

  在處置“僵屍企業”的問題上,要把握好多與少的“度”。“僵屍企業”情況千差萬別,應抓住重點、分類化解、精準施策、協調推進。既不能簡單採取“一刀切”的處置辦法,大量破産清算,也不能優柔寡斷、徘徊不前。盡可能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是多與少的關係,不是做與不做的關係。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安全、品質標準的落後産能企業,絕對産能過剩和衰退産業中長期虧損和停産的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從而為優勢産業和企業騰出更多的發展空間,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和信貸等稀缺資源,增加有效供給。

  在安置下崗職工問題上,要把握好點與面的“度”。出清“僵屍企業”重點難點是下崗職工安置與再就業。從點上看,“僵屍企業”所處行業和地區較集中,國有企業比重較大,職工年齡構成中40至50歲的人較多。從面上看,我國勞動力總量逐年減少,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沒有大的波動。儘管出清“僵屍企業”會導致一些地區與行業下崗壓力顯性化,但完全可以採取人企分開、“保人不保企”的應對措施加以化解。概括起來,就是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社會保障托底工作。只要點上的工作做實做細,面上的就業壓力就會有效化解。

  在困難壓力較大的地區,要把握好進與退的“度”。誠如前面所説,地處東部地區的蘇州尚有大量“僵屍企業”亟待出清,對於那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處置“僵屍企業”和化解産能過剩的困難壓力就會更大、負擔也會更重。尤其是隨著産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對高技能人才和年輕勞動力的吸引力持續加大,進一步加重了發展相對滯後地區處置“僵屍企業”和安置高齡下崗職工的壓力,短期調整的確很難看到實效。但越難越要進退有度,“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些地區更應堅定戰勝困難的決心,保持滴水穿石的耐心,一點點攻堅破冰,一步步向前推進。

  出清“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産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既沒有“等”的機會,更沒有“熬”的本錢。惟有堅定不移地按照中央決策部署,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進一步明大局、辨大勢,知進退、把握度,發揚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才能確保中央既定的政策不走樣、不變形,落地生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