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證券日報:資本市場打假需打到“痛處”

  • 發佈時間:2016-04-22 22:02: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寶琛  責任編輯:王斌

  對於惡意造假、嚴重不盡責等失信行為,是要堅決説“不”的。這一點,監管層一直以來都在強調,並且也是這樣在做的。

  日前,證監會表示,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高度關注包括證券評級機構在內的各類證券仲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誠信問題,對惡意造假、嚴重不盡責等失信行為嚴肅查處,並追究直接責任人和負有責任的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凈化市場環境。

  資本市場上的一些造假行為,如IPO造假、審計報告造假等,對市場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不光需要嚴查,更要予以嚴懲,並且要打到“痛處”。

  想起之前的IPO專項財務核查。記得當時在財務核查之前,監管層就明確要求保薦機構勤勉盡責,並加大了處罰力度。受此影響,有兩家企業迫於壓力主動申請終止IPO程式,但是,他們的行為仍然擾亂了證券市場的監管秩序,所以,監管層對這兩家IPO造假未遂的企業,依然進行了嚴厲處罰。同時,連帶相關仲介也受到了嚴厲追究。

  舉這樣的例子就是想説,造假行為是市場各方所痛恨的。對於這種行為,我們不光要説“不”,更要監管層對此予以嚴懲。

  筆者在與多位朋友交流過程中,談及嚴懲IPO造假一事,大家一致認為這是必需的,而且力度一定要加大,除了罰款,還應與其他的處罰一併進行。因為正是這些極少數的無良企業和報價機構的違規行為,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只有加大處罰力度,增加違規成本,最終將違規者驅逐出去,才能更好地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

  有朋友甚至將嚴懲資本市場上的造假行為與嚴懲食品造假進行了比較,認為兩者有諸多相通之處。如嚴懲食品造假與IPO打假,一個關係著13億國人的身體健康,一個關係著資本市場的健康;一個要解決消費者對食品企業、監管部門的信任問題,一個要解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任問題。

  從結果來看,資本市場上的IPO造假公司,與食品行業裏的毒奶粉、地溝油無異,都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而損害大多數人利益,都在威脅著各自行業賴以存在的基礎,不僅在破壞著各自行業的運作規則,也在摧毀著各自行業裏參與主體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所以,對資本市場上的一些造假行為,必須嚴懲,這是毋庸置疑的。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就建議,資本市場發展需要市場化和法治化的“雙輪”驅動,但目前存在“弱法治”現象,在涉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的司法案件中存在“立法中配刑輕,司法中用刑輕”現象。希望通過重刑嚴懲資本市場違法行為,為資本市場改革提供有力保護。

  資本市場的打假,要打到“痛處”。可以預期的是,在鐵腕打擊造假上,未來還會繼續加大力度,做出更多更具有震懾力的處罰,為資本市場的發展保駕護航,切實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