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經濟不需要“地産投機客”
- 發佈時間:2016-03-26 08:17:57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部分地區樓市迅速升溫引起社會廣泛關注。3月25日,上海市公佈一批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最新舉措,其中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於50%,嚴查房企和仲介炒作房價、捂盤惜售以及從事首付貸、過橋貸等違規行為,提高非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等等。
專家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去舊育新”的關鍵時期,房地産市場平穩、均衡、健康發展,既可以為轉型營造良好環境,又是實現共用發展的題中之義。相反,借助各種金融工具投機炒房,不僅將給投機者自身帶來巨大風險,亦無益於中國經濟持久健康發展。
“去庫存”助力“穩增長”
在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化解房地産庫存”與“去産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一道,共同被確定為2016年經濟工作需要抓住的關鍵點。隨後,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降首付比例”、“降低房地産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等一系列鼓勵措施,發力樓市去庫存。
從總體效果上看,目前全國樓市出現回暖,有效需求得到一定釋放,但不同地區分化卻不斷加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47個,比1月份增加9個;其中漲幅較上月擴大的城市有33個,比1月份增加10個。從各級城市看,2月份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平均都上漲,且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0.5、0.1和0.1個百分點,城市間房價漲幅差距進一步加大,一線城市和個別熱點二線城市漲幅遠高於其他城市。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房地産上下游涉及的行業很多,推動樓市去庫存無疑會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起到“穩增長”的效果。
“去庫存的根本目的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方面,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一個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時期;另一方面,房地産業與未來發展過程中諸多資源和要素的配置又直接相關,因此,如何合理調配土地資源,使之與其他要素平衡,進而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趙錫軍説。
“炒概念”還需“降降溫”
一邊是部委發力“去庫存”,另一邊則是大城市向“樓市過熱”宣戰,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答案還要從近期樓市升溫的原因中尋找。
據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顧金山介紹,投資投機需求回潮、跟風“買漲”、供應不足等都是導致當地樓市近期過熱的重要原因。“部分企業違規操作,一些開發商、仲介機構,通過P2P的平臺推出了首付貸等場外配資的業務,使本來一些沒有條件購買第二套房子的人,通過首付貸、過橋貸變得可以入市或者提前入市了。這一操作對市場起到了很大的推力,同時助長了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也增加了金融風險。”顧金山在“新政”發佈會上説。
多位專家指出,房屋是具有居住和投資雙重屬性的商品,在居住這一社會必要需求尚未得到較好滿足時,投資甚至投機需求過旺,不僅不利於房地産行業自身的發展,亦有損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産業結構不合理,我們可以通過市場的力量來去粗取精;而像樓市分化所反映的區域空間發展不均衡,則很難完全通過市場之手來實現自然調節,這就需要調控政策及時跟進與引導。”趙錫軍表示,儘管直觀上判斷自住需求和投機需求不太容易,但如果能夠讓持有多餘住房的成本大幅提升,則顯然有助於遏制這部分炒作需求。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炒作難成主旋律,健康發展有底氣。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産業既影響著經濟運作,又為國家經濟發展整體趨勢所決定。從這個角度來説,“放長線,釣大魚”無疑是一個聰明的策略。短期房地産的投資投機行為,顯然不能為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有所助力,中國經濟更需要的是目光遠大的創新創業。
法國泰雷茲集團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勞倫·居約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美國《華爾街日報》不久前亦報道稱,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創新企業並未放慢腳步,而是努力向高科技領域進軍,促進經濟從低端製造業向高新技術轉型,這些企業自身也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與此同時,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及産業佈局的優化也將讓廣大中小城市的潛力凸顯。“發展更高品質更加公平的教育”、“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事實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細化的很多任務都有助於這種潛力的“變現”。
“人口向少數城市過度集中,將影響城市運作效率及居民生活品質。相比之下,中小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趙錫軍建議,未來推動房地産業持久健康發展還需要做好三方面功課:一是繼續優化我國發展的空間佈局;二是積極扶持一批中小城市,降低大城市人口壓力;三是加大對房地産建設、銷售等中間環節的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