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聚焦:中央為何不讓城市再建封閉住宅小區?

  • 發佈時間:2016-02-22 11: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印發,描繪出了“十三五”乃至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城市發展規劃的新“藍圖”。

  《意見》中明確指出,未來我國新建小區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

  現狀:封閉的院落把城市割裂開 無法形成高密度路網

  何謂街區制?它實際上是由城市主幹道圍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網密度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就近配套的開放街區模式。其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使得城市生活更便捷、交通迴圈更通暢以及使得文脈得以傳承。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在西方國家,城市通常採用街區制的規劃建設方式。

  與之相對的則是中國絕大部分城市目前所採用的“院落式”、“封閉小區式”的建設模式,大馬路、大廣場、大社區、大迴圈,規模過大的院落把城市割裂開來,形成一個個封閉的單元。

  這一點作為首都的北京表現尤為突出。北京一度被人們戲稱為“首堵”,不少人把堵車的矛頭指向巨大的汽車數量和不合理的城市規劃思路——它頑強地保持著幾百年來和幾十年來的傳統,到處排列著大院,而非開放的建築群,使得高密度的道路網難以建設;另一方面,越來越富裕的市民渴望享受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購買私人小汽車。早在20世紀初,北京嚴重的堵車問題就已暴露出來,直至今日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對策:打開封閉格局 建設城市“毛細血管”

  那麼,中央為何不讓城市再建封閉住宅小區呢?《意見》給出了解釋:解決交通路網佈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也就是説,中央的最大目的在於“治堵”和“防堵”。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在中國不少二三線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漸暴露出了交通擁堵的問題。單靠主次幹路、一環二環來疏導交通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人體不僅需要大動脈,還需要密布全身無數的毛細血管,才能保證正常機能的運轉。

  可以説,城市的一味擴張和從前的規劃建設模式已經讓決策者看到了弊端,並形成了清醒的反思,為了避免大城市擁堵不堪的毛病再在其他地方發生,中央明確態度,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打破城市條塊割裂的現狀,促進“微迴圈”。

  案例:成都的“小街區規制”試驗

  今年1月,較早領會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四川就提出: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

  作為其首府的成都,則早在去年9月就提出了“大成都建小街區”的概念。從2015年12月起,包括中心5城區和高新區、天府新區等在內的九大片區,將按照“窄道路、密路網”的標準打造成一種開放式的街區模式。

  根據當地規定,街區單元尺度不宜大於200米×200米,街區單元規模約50畝左右;道路網密度宜不低於10km/km2,道路寬度宜不大於25米;公共交通方面,實現公交站點半徑300米基本滿覆蓋。這種街區模式被成都稱為“小街區規制”。

  延伸:街區制的短板

  街區制並非沒有缺點。西方國家的實踐表明,街區制由於使得居住區樓下的車流增加、車速更快,增添了交通安全隱患,同時加大了居住區的噪音干擾,會一定程度降低市民居住的舒適度和生活品質。因此,在規劃過程中,街區單元尺寸的大小控制十分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