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部署城市發展“路線圖”:我國新建住宅將推廣街區制

  • 發佈時間:2016-02-22 08:56: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勾畫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城市發展的“路線圖”。

  歷經37年改革開放,我國城市發展也進入轉折時期。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亟須治理解決,如城市規劃前瞻性、嚴肅性、強制性和公開性不夠;城市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叢生,特色缺失,文化傳承堪憂;城市建設盲目追求規模擴張“攤大餅”;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加重等。

  規劃、建設、管理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環節。《意見》約八千字,由九部分組成,提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總體目標: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作,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意見》部署了一個個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實招”: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推進兩圖合一;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等……

  《意見》提出了未來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兩大方向,即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其中要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説,《意見》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29個部門在深入調研和認真總結經驗基礎上起草而成,明確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 堅決遏制領導幹部隨意干預城市規劃現象

  “一任書記一座城,一個區長一個新區”——有多少城市規劃被“翻燒餅”,規劃完成之日便是落後之時;規劃執行難,“紙上畫畫,墻上挂挂”……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和剛性控制的重要作用。”針對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文件明確了城市規劃定位,提出“剛性”要求:

  制定規劃要依法——城市總體規劃由本級政府編制、社會公眾參與、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上級政府審批。

  一張藍圖幹到底——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增強規劃的前瞻性、嚴肅性和連續性。

  “打架”規劃要整合——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推進兩圖合一。在有條件的城市探索城市規劃管理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合一。

  嚴格依法執行規劃——凡是違反規劃的行為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並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從制度上防止隨意修改規劃等現象。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堅決遏制領導幹部隨意干預城市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的現象。

  規劃督察全覆蓋——全面推行城市規劃委員會制度。健全國家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實現規劃督察全覆蓋。

  監管 嚴控開發區和新區 違者視為違法

  城市建設管理,離不開方方面面的監管。文件提出,加強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等多種手段共同監督規劃實施,加強建築安全監管,加強城市安全監管,提高環境監管能力……文件佈下了一張張立體化監管的網路,對花樣百齣的違法行為亮出“黃牌”。

  這種“黃牌”警告機制不僅涉及城市硬體,更涉及城市管理體制的“軟體”。一系列“老大難”問題已被“點名”:城市建築貪大、崇洋、求怪等亂象叢生,違法建設、大拆大建問題突出,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等等。

  從野蠻施工、拖欠工人工資,到發生品質安全責任事故,從施工企業到政府部門責任人,都有可能被列入城市管理問題的“黑名單”,可能面臨信用差評及無法參與投標等嚴厲懲戒乃至入刑問罪。比黃牌警告更嚴厲的“黑名單”,將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

  文件提出,“嚴控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設立,凡不符合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建設的,一律按違法處理。”“研究推動城鄉規劃法與刑法銜接,嚴厲懲處規劃建設管理違法行為,強化法律責任追究,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轉包和違法分包等行為,推進建築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實施工程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深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黑名單”成為城市管理的重要推動力量。特別是規劃法等行政法與刑法銜接,有望解決官員“為公違法”難以入刑的問題。

  建築 推廣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建築

  針對當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等現狀,《意見》提出建築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突出建築使用功能以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築外觀形象,強化公共建築和超限高層建築設計管理。鼓勵國內外建築設計企業充分競爭,培養既有國際視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築師隊伍,倡導開展建築評論。

  在建造方式上,“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産”房子,能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污染的裝配式建築將在未來中國得到推廣。《意見》提出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

  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歷史文化遺産損毀等問題,促進建築物、街道立面、天際線、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通過維護加固老建築、改造利用舊廠房、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恢復老城區功能和活力。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保護古遺址、古建築、近現代歷史建築,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

  ?街區 已建成的住宅小區要逐步打開

  加強街區的規劃和建設上,《意見》提出,要分梯級明確新建街區面積,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佈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另外要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

  針對一些城市“逢雨必澇”的問題,《意見》提到要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迴圈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

  在污水治理方面,《意見》提出以中水潔廁為突破口,不斷提高污水利用率。新建住房和單體建築面積超過一定規模的新建公共建築應當安裝中水設施,老舊住房也應當逐步實施中水利用改造。培育以經營中水業務為主的水務公司,合理形成中水回用價格,鼓勵按市場化方式經營中水。城市工業生産、道路清掃、車輛沖洗、綠化澆灌、生態景觀等生産和生態用水要優先使用中水。

  生態 城市公園原則上免費開放

  未來城市將會有更多綠色“留白”。《意見》提出,要強化綠地服務居民日常活動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夠見到綠地、親近綠地。城市公園原則上要免費向居民開放。限期清理騰退違規佔用的公共空間。

  制定並實施生態修復工作方案,優化城市綠地佈局,構建綠道系統,實現城市內外綠地連接貫通,將生態要素引入市區。建設森林城市。推行生態綠化方式,保護古樹名木資源,廣植當地樹種,減少人工干預,讓喬灌草合理搭配、自然生長。鼓勵發展屋頂綠化、立體綠化。進一步提高城市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城市建成區綠地率,改變城市建設中過分追求高強度開發、高密度建設、大面積硬化的狀況,讓城市更自然、更生態、更有特色。

  更多應用綠色技術。推廣建築節能技術,提高節能標準,根據不同地區氣候特點,應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築。完善綠色節能建築和建材評價體系,制定分佈式能源建築應用標準。分類制定建築全生命週期能源消耗標準定額。

  路網建設,設定公共交通分擔率,鼓勵綠色出行,減少不必要的尾氣排放。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讓大家可以看得見綠地,親近綠地。

  ?時間表

  城市發展 列出哪些“時間表”?

  道路越來越寬,為什麼出趟門越來越累?商圈越來越多,為什麼逛個街越來越難?我們的城市是不是“生病了”?新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為中國城市準確把脈後,列出了下一階段城市發展的“時間表”。

  5年左右查清並處理違建

  完成歷史文化街區劃定

  現代社會一定是法治社會,要依法制規,依法執規。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企事業單位,依法是前提保障。

  文件提出要嚴格依法執行規劃,嚴控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設立。凡不符合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建設的,一律按違法處理。“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清查並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

  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是城市記憶的延續。“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所有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正如文件所強調的,過去的建築和街區是濃縮的歷史資訊,體現時代特徵。在城市中游走,就是要置身於歷史之中。

  “搭積木式”造房子、流水線上“生産”房子,能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污染的裝配式建築將在未來中國得到推廣。文件提出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

  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改

  公共交通分擔率大幅提升

  安居才能樂業。文件提出了未來城鎮住房改革的兩大方向,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

  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如果路網密度能達到每平方公里8公里,意味著道路間距在250米左右。可以想像,未來的路網道路不會很寬,但會很密,這樣道路利用率提高,街道可以有更豐富的店面,小夥伴們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逛街的地方了,走路也不覺得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説,道路面積率是道路面積佔整個城市的比率。目前我國這一指標在12%左右。文件提出了更高的指標,充分考慮了機動車增長和將來出行的需要,未來道路面積更多、城市生活更豐富。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文件提出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為突破口,緩解城市交通壓力。要統籌公共汽車、輕軌、地鐵等多種類型公共交通協調發展,“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大城市達到30%以上,中小城市達到20%以上。”這意味著未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體系還將迎來飛躍發展,百姓出行將更加便捷。

  到2020年更多城市使用再生水

  超三成多垃圾能回收利用

  城市資源有限,需要打造良好的迴圈系統讓廢棄物“統統歸位再利用”。

  文件提出,推進污水大氣治理。“到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力爭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加強垃圾綜合治理。“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和建築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專家表示,通過反覆論證,這些指標都是可以實現的。

  城市宜居的環境離不開智慧管理。文件提出,“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管理城市,高科技將讓城市生活更加精彩。(沙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