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從小小的“圓珠”看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2-17 16:31:5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許雲澤  責任編輯:張少雷

  1月4日,在“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們還不具備生産磨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需要進口。”

  “圓珠”雖小,卻以小見大揭示出一個事實。目前中國3000多家制筆企業中,沒有一家掌握了高端筆頭和高端墨水製作的核心技術,關鍵製造設備仍然要從瑞士、德國、日本等進口,每年用於採購這些設備的費用至少2億美元,每生産一支筆,只能賺到1毛錢人民幣,利潤空間極低。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在數控機床、醫療設備、汽車發動機及電噴系統等領域依舊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這種窘況發人深思。

  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學當中就發展出多目標決策方法的理論,即在系統規劃、設計和製造等階段,為解決當前或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在若干可選的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的一種分析過程。在現代市場經濟系統中,我們所面臨的決策問題常常就是多目標的,既要考慮生産系統的産量最大,又要使産品品質高、生産成本低等,因此,任何一個産品生産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時刻處在生産成本、價格和利潤的自我調節中。

  我國仍然無法自主生産“圓珠”的原因在於,市場沒有給每一個模具研發者留下等待時間。從成本計、從資本回報率計,大多數企業寧可採購那些已經成熟的、有合理穩定的價格體系的設備,也不願冒機會成本的高風險自行研發。相對的,航太、高鐵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産業以及關係國家安危的項目,在一定意義上是“單一目標決策”的産物,需要國家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資源,在資源和財富的存量當中調整結構、進行分配。

  在這方面,美國汽車産業近百年來的發展史,給予人們很多經驗教訓。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美國汽車産業進入大批量生産的鼎盛時期,發展出被理論界稱為“整零”關係的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的縱向一體化配套關係。“整零”關係可以説是比較典型的“單一目標決策”,它有效節約交易成本、穩定雙方供需關係、回避市場風險,但同時也降低了整車企業生産的靈活性,延長了新産品推向市場的時間。隨著美國汽車産業逐漸走向成熟,縱向一體化的“整零”關係越來越不適應新發展需求,經過艱苦的産業升級改革,到80年代,一種新型的網路型組織結構,也就是“多目標決策方法”逐漸取代了縱向一體化的約束關係,在自由選擇模式下,零部件企業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管理水準,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到90年代,最終造就了世界級零部件生産集團。

  汽車生産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單個零部件的生産到關鍵零部件總成,再到整車裝配。這樣的流程存在於現代化企業生産和技術革新的各個領域。一定意義上説,圓珠筆的圓珠,就像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我國製造業長期在縱向一體化的約束關係中處於下游,還沒有形成可以進行多目標決策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孤立地談技術改革,恐怕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我國30多年的市場經濟改革,從某種程度上説,正是一場從單一目標決策即行政指令式的計劃經濟決策,向多目標決策即市場起主導作用的深刻轉變。如何在調整經濟存量的基礎上不斷激發社會活力,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不但存在於那小小的“圓珠”中,也應該存在於經濟改革所面對的種種困難與矛盾之中。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供給側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提升全要素生産率、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回歸經濟學的本原理論,採用多目標決策的思維方式,對於供給側改革的推進當有助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