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網購狂歡“雙十一”
- 發佈時間:2015-11-13 14:29:47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王斌
“雙十一”是中國網民翹首以待的狂歡節,瘋狂血拼剁手。今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不斷刷新記錄,完美收官912億元,網民再次用消費的力量震撼全球。面對火爆的“雙十一”,對其評價褒貶不一,如何理性的看待和評價網購狂歡節,是一個值得思考和重視的問題。
批評的人認為,“雙十一”存在令人難以忍受的痛點。電商平臺刷屏銷售額、消費者盲目迷信銷量、品牌方看重銷售排名,使得電商數據造假發展成為行業毒瘤,從華為和小米互撕事件就可見一斑。對大多數商家而言,“雙十一”是賠本賣吆喝,可謂食之無味而且成本巨大,不能帶來品牌溢價,短期低價訂單也會造成品牌硬傷。此外,“雙十一”短時間幾何級暴漲的貨物配送量,讓全國物流體系備受摧殘,對日常物流秩序造成大混亂;為保證萬無一失的極限承載力,人為製造超量庫存,也使得社會資源大量浪費。
作為網購狂歡節的“雙十一”,在微觀商業層面備受詬病,但從宏觀社會經濟層面來看,卻在創新創業發展、商業消費模式培育、網路經濟空間擴展、消費文化符號塑造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做出了不可否認的貢獻。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積極為電商做代言人的原因所在。
“雙十一”孕育創新創業“新發展”。“雙十一”是對全國網購基礎設施進行的極端壓力測試,要滿足海量交易的數據處理能力、支付能力、物流能力和運營能力。面對今年的“雙十一”,支付寶的分佈式架構和各家銀行的系統擴容,順利應對了8.59萬筆/秒的支付峰值,有力支撐了消費者順暢的購物體驗。消費金融類産品也大放異彩,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需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創新支付方式讓消費潛能得以釋放,誕生於2012年的退貨運費險也繼續廣受歡迎。同時,“雙十一”效應也帶動周邊産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幫助解決了大量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失業者的就業問題,對社會經濟穩定有重要作用。總之,“雙十一”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供了不竭的創新創業動力。
“雙十一”培育商業消費“新模式”。天貓“雙十一”是一個成功的企業行銷實踐,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嶄新的商業消費模式,深刻改變了傳統商業消費模式和消費者購物習慣。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起阿裏挖掘農村電子商務,今年農村淘寶第一次參加了“雙十一”,也取得了不菲的業績。2015年是跨境電商元年,天貓、京東等主流B2C綜合電商平臺,積極開設海外購業務,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購物需求,參與今年天貓“雙十一”交易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高達232個。總之,阿裏培育的商業模式已成為中國未來刺激內部消費的重要手段,無論是生活在城市的市民需求,還是邊遠地區的農民需求,無論是擴大進口,還是促進出口,新模式將電商平臺、金融服務、物流體系、大數據以及跨境服務整合起來,為全球電子商務消費的大發展服務。
“雙十一”拓展網路經濟“新空間”。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期待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消費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電商能夠帶動多個細分産業的大發展,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機遇所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將對中國消費的擴張升級産生長期利好,不斷拓展網路經濟發展新空間。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中國網上零售繼續保持快速發展趨勢,電商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以“雙十一”為代表的刺激性群體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把過高的儲蓄轉化為消費能力,實現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空間。
“雙十一”塑造文化符號“新節日”。身為“光棍節”的“雙十一”,被“別有用心”的淘寶商城(天貓前身)包裝利用,歷時七年耕耘,成為網購一族難以拒絕的節日時點。11月10日晚,天貓攜手最擅長娛樂的湖南衛視和最接地氣的導演馮小剛,隆重推出“雙11狂歡夜”晚會,大腕雲集,氣勢直逼春晚,成功把電視晚會變成電視購物。京東也不甘落後,攜手央視三套播出“京喜夜2015”。以阿裏、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積極為“雙十一”填充文化元素,讓一個充滿銅臭味的促銷活動,演變成為一個文化交流的、快樂分享的、覆蓋線上線下的、全民參與的購物文化節。未來政府需要出臺政策引導電商産業發展,立法保障市場秩序,讓消費者買得好、買得成、買得放心,讓商戶賣得好、賣得出、賣得舒心,讓購物節真正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日。
(作者李振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