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引資光環暗淡?
- 發佈時間:2015-10-09 00:31:38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王斌
近年經濟減速的預期促使東南亞多國紛紛出臺經濟振興計劃,以求刺激經濟增長。然而投資人似乎並未為其所動,資金撤出趨勢明顯。據基金調查機構EPFR統計顯示,8~9月份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股市資金失血速度創今年年初以來最快。難道東南亞引資光環會就此暗淡?
投資配套不成熟
東南亞國家一度被看作製造業轉移的“福地”,但隨著諸多資本的轉移,東南亞多國在投資配套上的“不足”就逐漸顯現出來。
首先是印尼審批程式繁雜。據印尼《雅加達郵報》報道,儘管推出了一站式服務政策以加快許可證審批速度,但即便在印尼的主要城市,許可證審批程式依然複雜、耗時過長,雅加達和泗水的情況比望加錫、巴裏巴板、棉蘭更加糟糕。亞洲發展銀行區域自治觀察機構執行主席羅伯特·恩迪·佳翁稱之影響了企業投資及合作。
其次是菲律賓企業所得稅高企。據菲律賓《商業世界報》報道,菲聯合外國商會數據顯示,菲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2%,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分別位居東盟六國第三和第一位。
再次是菲律賓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據菲律賓《商業鏡報》報道,菲律賓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表示,急劇上漲的人工成本阻礙了外國投資者在菲進行投資。菲律賓人工成本高居東南亞七國之首,每月工資為294.60美元。“這些問題並不是個案,而是普遍存在於東南亞國家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問題專家駱永昆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事實上,除了審批繁複,電力問題、投資週期長和成本高等問題,也是東南亞等國制約投資和項目開展的因素。
仍有一定優勢
儘管東南亞國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其引資光環並不會因此徹底“失色”。
駱永昆分析指出,一方面,東南亞國家本身兼具獨特的地理戰略優勢和空間發展優勢。“無論是菲律賓、馬來西亞這樣條件較好的國家,還是老、柬、緬這樣環境較差的國家,都有各自的投資優勢。比如市場發展空間大,土地徵用便利,政府歡迎投資等。”
駱永昆認為,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模式單一,很多産業極度“待興”,如印尼計劃開放油氣的下游産業,允許外國的私有企業進行開發。可以説,這些國家未被開發的産業都是機遇。
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是借勢而起,借東盟“抱團”的勢,也借大國的勢。
駱永昆指出,近年來,東盟方面消息不斷,無論是10+1、10+3,還是計劃今年年底完成的經濟共同體,都在不斷吸引國際社會的關注。此外,美日中等這些大國間的競爭也拉升了東南亞國家的地位。比如中日競爭印尼高鐵,就提升了印尼的投資環境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地緣政治學中定義戰略重要這一概念,其中一項就是大國間的競爭。多年來,無論是鐵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還是汽車、通信等行業,各國都競相投資東南亞。”駱永昆説。“東南亞國家普遍經濟體量很小,如果單獨拿出來並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但有了區域合作、大國競爭,無形中也在‘綁架’著大國繼續加大投入。”駱永昆説。
應該怎麼投?
那麼,面對數量眾多的東南亞諸國,應該如何選擇呢?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根據各種歷史文化背景和所從事的産業、自然資源等,不同國家對不同地區的投資偏好是不一樣的,但大體上,越南、泰國和印尼等是東南亞國家中投資和生産條件較好的國家。
“作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穩定的政治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高素質的人才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環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李天國認為,越南、泰國和印尼等國家基本上滿足了以上多數條件,而且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因此外商可以較為便利地在當地建立生産和銷售網路。
駱永昆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雖然環境好壞都各有利弊,但對於經營者而言,還是需要考慮配套設施的投入,以及了解並融入當地的風俗文化。簡單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就是投資優先性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