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同比雙下滑 外貿數據不理想原因有哪些
- 發佈時間:2015-09-09 07:22:58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9月8日,海關總署發佈了今年前8個月全國進出口情況。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8月份同比下降9.6%,進口、出口同比雙雙下滑。外貿數據不理想,應該怎麼看?原因有哪些?
降幅放大 也有積極信號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是15.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8.95萬億元,同比下降1.6%;進口6.72萬億元,同比下降14.6%;貿易順差2.23萬億元,擴大80.8%。從單月表現來看,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同比下降9.7%。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前,6月份出口月度增速“由負轉正”、進口降幅也有所收窄,然而7月份出口重現“負增長”,同比重挫8.9%,進口降幅為8.6%,比6月擴大了近兩個百分點。到了8月,出口降幅有所縮小,而進口降幅則進一步擴大到了雙位數。
不過,專家同時指出,“不理想”並不是全面表現,根據海關公佈數據綜合分析,仍有一些結構調整的積極信號。例如,前8個月,我國對美國、東盟出口保持增長;一般貿易出口、民營企業出口、機電産品出口以及廣東、浙江、河南等地出口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認為,全球貿易增長都出現放緩,但我國全年出口依然有希望實現正增長。
數據疲軟 “內”“外”皆有因
針對我國外貿數據的疲軟,有關專家指出,多方面原因導致了我國目前不理想的外貿數據。一方面,世界經濟需求不足,人民幣的貶值效應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作用到外貿市場,因此,出口處於相對低迷狀態;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和初級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直接影響了我國的進口。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大偉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我國外貿數據疲軟的原因應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李大偉説,“就國內因素而言,我國的傳統貿易方式受到了兩大方面的限制:一是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及土地成本等方面優勢正在減弱,甚至已被超越;二是由傳統貿易向高端升級面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競爭,而在競爭當中我們則處於相對弱勢。”
從國際影響因素來看,李大偉分析認為,全球經濟處於金融危機後期,復蘇動力仍不穩固,不僅是中國,全球貿易規模都在減弱。另外,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使得發達國家對於我國的外貿需求逐漸減弱。
沈丹陽針對出口情況也指出,8月出口大幅下降的原因包括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生産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産業和訂單轉移,以及去年同期有些異常增長墊高了基數等。
逐步企穩 政策再加碼
“對於我國的外貿總體走勢,應該採取不過度悲觀亦不過度樂觀的態度,我們應該相信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及創新力,對於維持我國經濟穩定增長要有信心。同時,要看清目前國際形勢的變化,全球格局正在變革,外貿發展要維持金融危機前的高速增長也不現實。”李大偉説,今年四季度的外貿形勢將向好發展,進口與出口都將企穩,可能出現小幅的增長。
事實上,為促進進出口貿易發展,穩定外貿形勢,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穩定了外貿形勢。政策有效,但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對此,李大偉指出,政府出臺了大量利好政策,但是考慮到我國目前較大的地區差異,很多政策並未得到落實,在繼續出臺優惠政策的同時,還必須強化貿易優惠政策的監督落實。另外,政府還要加強金融政策的支援,包括融資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多方面的支援。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援,還應該推動企業、社會共同參與推動外貿的發展。鼓勵民間仲介組織參與到新興市場的開拓中,讓政府部門與社會團體協同合作促進我國外貿品質的提高。”李大偉説。(記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