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簽署將帶給世界經濟“大單”
- 發佈時間:2015-07-23 10:0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中國和歐盟有望在本週內簽署《資訊技術擴圍協定》(ITA)。這將是世界貿易組織近20年來達成的最大規模的關稅協定,也是全球IT産品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協議。
據美國國際商會發佈的數據顯示,協定生效後全球GDP將出現1900億美元的年增長,全球貿易將有1萬億美元關稅減免。
一波多折,艱難達成
“對下週末最終達成一個成功的協議非常樂觀。我們已經有了達成協定的基礎。”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上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由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從中斡旋的新方案,將於本週五的最後期限前提交參與ITA談判的80個國家審批。至此,涉及201項擴圍産品,涵蓋全球97%資訊通信技術産品出口額的關稅協定終於塵埃落定。
ITA是WTO框架下旨在將資訊通訊技術産品關稅降為零的多邊協定,1997年由39個國家和地區在日內瓦簽訂。中國于2003年4月成為ITA第43個參與方。
ITA協定自生效以來從未修訂過,因此不覆蓋一些新興的高科技産品,如半導體、核磁共振儀、行動通訊終端等。2012年,成員國同意啟動ITA擴圍談判,美國、歐盟、日本、南韓、中國等IT大國提交的産品清單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2013年11月,美國卻單方宣佈退出,使前景變得撲朔迷離。去年11月,美中同意重啟談判並達成有益成果,這被《華爾街日報》稱為美國總統奧巴馬那次亞洲之行的主要成就之一。
誰料之後再生變故,南韓因未取消LCD顯示屏的關稅反對中美達成的協議,歐盟和中國又圍繞模擬式汽車收音機等産品的談判僵持不下。一位美國高級貿易官員當時曾表示,這件事正走向崩潰。
而在上週六敲定的協議中,美國同意向中國做出進一步小幅讓步,以幫助南韓和歐盟與中國達成協定。
IT騰飛,全球助力
在今年6月,中韓自貿區協定、中澳自貿區協定相繼簽署,由秘魯、墨西哥、哥倫比亞和智利四國組成的太平洋聯盟框架協議于本週一正式生效……在區域性合作協議遍地開花的當下,世貿組織為何成功達成“18年來第一個關稅免除協定”?
“這不是所有國際談判都將回歸全球性組織的信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教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ITA擴圍協議的最終達成既承接著當下全球經濟大架構,又滿足了成員國的具體訴求。
時至今日,歐洲經濟復蘇步調“因國而異”,英法德意等國穩中有升,其他國家卻是“很慢很脆弱”。據路透社報道,國際金融學會(IIF)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興市場GDP增長也正呈現“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緩慢增長。”彭博社今年4月援引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布魯斯·卡斯曼的話説,日本“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經濟體結構能以多快的速度衰落。”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日本經濟增速遭到大幅下修。
而作為危機發源地,美國經濟給了人們一個意外之喜。失業率降至6年來的最低點,2014年新增就業崗位300萬個,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92.6,接近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專家認為,高新産業正成為美國新一輪經濟復蘇的驅動力,蘋果、微軟等公司的後發力量不容小覷。
“IT産業的發展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一枝獨秀的局面。”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説。
陳鳳英教授也表示,未來的工業革命一定是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技術産業與傳統産業結合的革命。“IT産業現在是國際貿易中的唯一亮點,市場份額大、涉及國家眾多,它對世界經濟及貿易的拉動作用將是最直接有效的。”
美美與共,攜手多贏
世界經濟穩定復蘇,已成為東西方各國的共同呼喚。據報道,ITA談判的突破受到了美國科技行業的歡迎。近來日內瓦的談判帶上了一種堅決的氣氛,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會長和首席執行官約翰·紐佛表示,“每個人都很清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欣欣向榮的高新産業給了全球經濟一個“看得見的未來”。陳鳳英教授分析指出,貿易發展促進生産發展,生産帶來就業,就業帶動消費,消費又拉動生産。從貿易鏈、投資鏈到創造就業鏈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由於金融危機的後遺症,以西方國家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曾一度抬頭。各國現在都在尋找一個答案:如果再這樣保護下去,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
陳鳳英教授表示,開放對競爭能力強的國家是有利的,市場越大越開放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就越明顯。
WTO 框架下的ITA協議,一經簽署即對所有成員國具有效力。在危機霧霾尚未驅散、世界經濟難再受創的大背景下,同舟共濟已成為各國的最優選擇。攜手合作、實現共贏,不僅體現了各國恢復經濟的信心,也表明瞭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樂觀態度。
“這無疑也給多哈談判的重啟點亮了一盞明燈。多哈談判若能順利結束,全球惡性的貿易競爭就不會被激化,在農産品、服務貿易等領域的合作將得到加強。”何茂春教授指出,由美國主導的TPP 和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都將受到積極影響,應當説是邁出了重要的、很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