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當“店商”遭遇“電商”:做敵人還是情人?

  • 發佈時間:2015-06-02 13:3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近年來,有關“店商”打響“電商”保衛戰的爭論從未停止,“電商”顛覆“店商”似乎已成趨勢。但日前,普華永道發佈的報告《2015年全零售:零售商與變革的時代》顯示,中國消費者對於數字和實體間的界定越加模糊,移動支付、線上行銷和店內交易正形成購物閉環,地理定位、社交傳播成了新抓手。

  隨著門店角色轉變、移動網路技術發展、社交媒介普及和人口結構轉變,網際網路線上購物發展勢頭迅猛。

  普華永道對來自19個不同地區的1.9萬名線上購物者進行了調查,其中906位來自中國。調查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有68%的受訪者表示在門店瀏覽商品後最終在網上購買,但也有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做了相反的事情,在上網瀏覽商品在門店購買——即“網路陳列室現象”。(對同一受訪者問上述兩個問題)

  普華永道中國北區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審計合夥人孫進表示,數字化和實體的界限對消費者正變得越來越模糊,零售商已在試驗店內數字化互動,中國消費者對此顯示出更大偏愛。

  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偏好個性化服務,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辦法是通過地理定位技術。商業資訊的個性化可採取多種形式,包括數字優惠券、獨家品牌內容等,這些形式具有定向性和獨特性,對於消費者某一具體行為,提高行銷效率。

  同時,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在中國體現得更加深刻。90%的中國消費者表示,在社交媒體中與銷售商互動已驅使他們購買更多産品,相比全球受訪者,這個比例只有62%。消費者還信任來自社交渠道的分享資訊,零售商正在此投入更多精力,將社交參與轉化為銷售行動。“口碑傳播發揮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如何甄別其中的虛假資訊是關鍵所在。”孫進説。

  儘管全球範圍都存在對金融安全性的顧慮,但63%的中國消費者還是更願意在手機應用程式中保存個人付款及收貨資訊,這一數據是全球比率的兩倍(33%)。

  對手機的依賴也在模糊線上線下的銷售界限,中國消費者喜愛用手機進行支付、接收附近門店促銷資訊、到社交平臺上的商店簽到、掃描二維碼等。

  “有能力跟蹤消費者整個購買進程(從商品認知到交易)一直是行銷者的追求。移動支付或移動錢包被認為是跟蹤技術的一個解決措施,而中國可以説是移動支付領域的領先國家。”孫進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