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為何中國的假論文會有這麼多

  • 發佈時間:2015-04-02 08: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田勘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作者單位涉及38家國內知名醫科院校及三甲醫院。BMC發現,這些論文“偽造範圍從作者推薦朋友使其獲得積極的同行評價,發展到精心打造同行評審圈,在這個圈子裏,作者相互評審,甚至假冒其他人的名義。”

  43篇偽造論文中有41篇出自中國研究人員,佔95.35%。造假論文如此高比例並非第一次,似乎讓國際學術界有點見多不怪了。2009年12月26日,國際《晶體學學報》雜誌稱,他們發現來自中國“井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于2007年發表于該雜誌上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2014年法國約瑟夫·傅立葉大學電腦科學家拉貝發現,在2008年到2013年期間,由一種論文生成軟體生成的論文在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有16篇,而在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刊物上公開發表的有100多篇,其中大部分論文的作者標注來自中國的學術機構。

  儘管造假者只是少數人,但是壞的是中國科技界這“一鍋湯”。中國學術和科技界這“一鍋湯”要得到世界認同和獲得世界聲譽,首先是靠誠信,其次才是靠數量和品質。如果沒有了誠信,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很多東西,甚至任何東西在國際各個專業學術界都可能被視為“垃圾”。這才是嚴酷的現實和後果。

  為何中國的假論文會有這麼多?對此,歷來解釋有兩種。一種是,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也;另一種是環境和機制使然,即環境決定論。近些年贊同後者的人更多。

  環境決定論表明,只要制度和環境,包括獎賞、監管和懲處等得當,是可以大大減少學術行為不端的。即便在境外,也會因為環境原因而出現學術不端行為。例如,在2014年十大論文撤稿事件中,列于首位的是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的刺激觸發獲得的多能性(STAP)細胞研究結果造假。相關人員認為,促使研究人員造假的重要原因是經費和名譽。在尤其是世界一流學術刊物上刊登論文是研究人員能得到資金或者好工作的保證。

  國內研究人員的造假原因更具中國特色,即評職稱。有了職稱,則可以獲得晉級、增加工資和獎金,並且能夠獲得鉅額研究經費。當然,論文是評職稱的必備條件。比如對醫生來講,並非是以其醫療技術高、治好了多少病人為標準,而是要求其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多少論文為標準來評職稱和晉陞。同樣,對於教師不以教學為主要評價標準,而是以其在核心期刊上發了多少論文為標準。這種不以專業特點制定評價標準的方法,提供了論文的觸發條件。

  當然,中國研究人員論文造假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自身的修養和誠信,以及受整個社會誠信下降的影響等。但是,如果不以客觀和科學的標準來管理和評價各種類型的專業人員,還會有層出不窮的論文造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