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SCI論文考核高校:“巨型”失去優勢

  • 發佈時間:2014-10-08 08: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中國科技資訊研究所(下稱中信所)發佈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統計顯示,我國的SCI論文數量已達23.14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但在顯示論文影響力的指標——被引用次數上,我國排位第四。如果借用經濟學的名詞來説,我國科技論文的“性價比”還不夠高。

  統計還顯示,世界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是11.05次,而我國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的平均被引用率為7.57次,尚不及世界平均水準。也就是説,我國科技論文發表後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的論文所佔比例甚高。

  為引導科研人員重視論文的品質與影響,中信所于2009年開始推出新的統計指標——“表現不俗”論文:就是在各學科領域內,按統計年度的論文被引用次數的世界均值劃一條線,高於均線的論文為表現不俗的論文,即論文發表後的影響超過其所在學科的一般水準。2013年,我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中,表現不俗論文的比例為33.8%,只有1/3的論文達到世界平均水準。

  如何提高我國科技論文的影響力?最根本的還是要有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2008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先實現鐵基超導。其中,中國科技大學的陳仙輝研究組突破了傳統超導的麥克米蘭極限,證明鐵基超導體是除銅氧化物之外的又一類非常規高溫超導體。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總被引次數已超過900次。

  除了創新之外,每年中信所公佈的論文統計也具有導向意義。當我國SCI論文還不多的時候,每年公佈各個研究機構的SCI論文數量,客觀上刺激了各個機構的論文“生産”。當我國SCI論文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後,每年統計並公佈“表現不俗”論文的數量也是一種導向。

  據悉,中信所正在研究其他方案,以加強科技論文統計對提高論文品質的導向作用。

  高等院校是我國科技論文的生産大戶。2013年度,我國SCI論文中有82.77%産自高等院校。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科技論文的品質是專家們考慮的重點。中信所副所長武夷山指出,中國的某些高校規模很大,産生的SCI論文很多,其中“表現不俗”的論文也很多,這兩個數據我們都公佈。只要上級單位考核“表現不俗SCI論文佔SCI論文總量的比例”,各高校就不好片面追求SCI論文數量了,“因為你的SCI論文越多,分母就越大,這個比例反而可能下降。”武夷山説,如果用這個指標來考核的話,中國科技大學的表現很突出,而那些“巨型”學校就佔不了便宜了。

  據記者了解,武夷山個人與其合作夥伴正在對我國各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的被引用情況做統計。初步結果表明,國內一些著名高校每年有很多博士畢業,博士論文産量很高,但其高被引博士論文佔博士論文總量的比例低得可憐,甚至比國內不那麼著名的大學都低很多。同時,他們的零被引博士論文所佔比例也相當高。武夷山説,如果上級單位以“高被引博士論文佔博士論文總量的比例”為指標對高校進行考核,各大學拼命爭取擴大本校博士生名額的衝動也許就能得到抑制,因為,“高校招的博士生越多,恐怕考核下來他們就越丟人。”

  (科技日報北京10月7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