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當社會責任成為一種商業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1-06 20:10: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如何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當阿里巴巴在美上市,成為“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公司”而被全球聚焦後,軟銀中國合夥人薛村禾常被人問起這個問題。他的回答簡單得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其實,軟銀中國的投資理念很簡單,籠統而言,就是投資社會貢獻大的項目。”

  “只要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足夠大,能夠影響的價值鏈足夠長,就越能提高社會效率,當你發現其社會效率高,通常就能夠産生較高的社會價值,成為一家好公司。”薛村禾説。

  薛的觀點並不難理解,他只是借阿里巴巴的商業成功闡述了企業的本質而已。本質上,企業就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實現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主要取決於配置資源的效率高低,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這一點眾所週知,但在現實中,卻往往被人狹隘地視為,企業的職能就等於盈利賺錢。

  企業承擔的社會角色決定當然要賺錢盈利。越是優秀的企業,配置社會資源的能力就越強,賺錢盈利能力也越強。但企業的目標決不能僅僅止步于賺錢,而在於創造價值,與社會分享,推動社會進步。正如商業奇才傑克·韋爾奇在他的自傳中對企業的描述:“一個強大的公司,不僅僅通過納稅這一主要方式服務於社會,它更為全球提供了各種便利條件,增進了安全和環境的標準化。強大的公司會再投資到人力和設備中。健康發展的公司提供良好而穩定的工作,職員可以獲得充足的時間、精力和各種資源,成倍地回報給社會……”

  作為社會的細胞,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來自企業內部組織系統和所處商業生態系統兩個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它的生命力完全繫於整個社會肌體的健康與良性。失去了民眾和社會這個不斷給與企業營養的大母體,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越是優秀的企業,越要與社會分享價值,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CSR),因為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個盈利規模很大的企業,一定佔用了比別的企業更多的社會資源,如果失去了整個社會系統的哺育和支援,企業就不可能取得持續的利潤。

  美國學者詹姆士·穆爾(James F.Moore)1996年出版了《競爭的衰亡》一書,提出了“商業生態系統”這一新概念,他運用生態學理論來解釋商業運作。他建議,企業高層經理人員要經常從顧客、市場、産品、過程、組織、風險承擔者、政府與社會等七個方面來考慮商業生態系統和自身所處的位置。穆爾的商業生態系統論超越了傳統的商業價值鏈理論,將觀察企業的視野從商業價值的鏈條和環節擴展到社會價值平臺之上。在這個更宏大的企業價值敘事系統中,社會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他並不直接使用“社會責任”這樣的字眼,但社會對於企業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理查德·布蘭森,維珍品牌(Virgin)的創始人,一位傳奇的億萬富翁,2013年他寫了一本轟動全球的書—《當行善統治商業》,他對企業的本質則描述得更加直接。在書中,他振聾發聵地提出:善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當舊的商業規則損害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致使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加劇的時候,一定還有更高、更遠的目的淩駕於企業利潤之上。每一個商人都應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商人,還是這個地球的公民。每一個企業家都有責任關愛他人和地球,把行善設計在商業模式當中。

  在布蘭森的眼裏,對於企業而言,社會責任已經上升為一種明明白白的商業模式,已經完全不是一個品牌宣傳的點綴,一本印製精美的社會責任報告,一個錦上添花的時髦花瓶。企業是一個盈利組織,但它同時也應該超越對盈利的簡單追逐,將社會、環境等各種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營運之中。

  當全球商業思潮潮水般地涌入中國商海,當今天中國的企業日益壯大、企業家精神日漸萌蘗,同時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慮時,我們可以觸摸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正在從量變到質變,正在超越和昇華,主動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了企業的使命和企業家的責任與擔當中。一些從傳統行業的風浪裏摸爬滾打出來、一些在網際網路淘金大潮中敏銳抓住商機的企業家,甚至已經自覺地、或不知不覺地將對社會責任的關照植入到了新的商業模式中。這不是空話套話。新型的網際網路免費模式,網際網路的草根金融模式,眾籌模式……新的商業模式讓人眼花繚亂。透過一大批在網際網路思維下誕生的企業,我們發現,企業和大眾、商業行為和社會責任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網際網路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和渠道,而是企業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企業的社會化特徵越來越明顯,它所構建的商業秩序可能存在於産業鏈的上下游之間,存在於價值鏈之間,也可能存在於社會價值網路中。企業圍繞它的生態系統在做生意,但在很多時候,它所做的又仿佛不是一樁生意。在這種新型商業模式中,社會責任演變為社會化責任,傳統社會責任的形式和含義被無限拓展,成為商業模式本身的構成要件。在這個時候,企業維持和呵護與社會的關係,與消費者的關係,成為商業行為本身。與此同時,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也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傳統企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要求距離社會、大眾如此臨近,如此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因為,如果不這樣去做,將會失去未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