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非降準式“放水”背後的猜想
- 發佈時間:2014-12-19 11:09: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曹慧敏
週三,網上剛好流傳一張照片,是李克強總理訪問塞爾維亞時,和隨行的中方高官一起商討問題的抓拍照,央行行長周小川也在其中。照片一經流出,一位記者就在微信群裏開玩笑道,行長的西服口袋能裝下一本書,口袋這麼大是不是説明貨幣環境要寬鬆了。
果然,被他言中了。當天晚上,市場就傳聞央行近日通過SLO向數家銀行提供短期資金,並對部分到期的MLF按不同比例進行續作。
不過,一如既往的是,對於市場傳聞,央行截至目前仍未作出回應。
為何央行此時再次出手“放水”?為何選擇SLO、MLF,而非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的降準?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央行選擇此時“放水”,除了為避免9月5000億的MLF到期而導致大量流動性抽走外,近期因新股密集發行而會凍結超過2萬億的資金規模,亦是誘發流動性緊張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場普遍對央行此時的“放水”並不感到意外。
不過,超出市場預期的是,此前呼聲較高的“降準”並未如期而至。實際上,自央行打出降息牌之後,關於央行年底會降準的聲音就不絕於耳。多數支援儘快降準的人士認為,降準對於加大市場流動性,從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為直接有效。
有趣的是,就當此次傳出央行通過其他貨幣政策工具而非降準來釋放流動性之後,市場的觀點發生了逆轉,轉而認為年底降準無望。尤其是結合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眾多信號都不支援當前央行實行全面的貨幣寬鬆政策。
此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是,央行未出手降準,也是擔心全面釋放的流動性會涌入當前熱度過高的股市。正如國信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鐘正生説,也許在央行看來,上次降息的直接後果就是錢更多地進入了股市(甚至是激進加杠桿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一直“嗷嗷待哺”的實體經濟。因此,資産價格的飆升加重了央行降準的顧慮,放緩了貨幣寬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