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降息紅利普惠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2-05 05:52:3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前些時間,央行不對稱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這不僅給股票市場帶來“立竿見影”的利好效應,更讓實體經濟感受到政策紅利的“暖意”。
今年我國經濟整體運作平穩,但實體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現象比較突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0.6%,出現過去兩年來的首次月度同比下降;到了10月份,該降幅擴大至2.1%。最新公佈的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僅為50.3%,生産指數、新訂單指數都有所回落,也反映出實體企業面臨的困難不小。
實體經濟的困境,與我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有關,與用工成本上升、産能過剩嚴重、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有關,同時也與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頑疾”脫離不了干系。金融支援不足,一直是制約實體企業發展的突出“瓶頸”,今年這個情況特別明顯。財政部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1到10月,國有企業財務費用增速驚人,中央國企財務費用同比增長21.3%,地方國企財務費用增長14.6%,而同期國有企業營收僅同比增長4.5%。融資成本高,大大抬升了企業營業總成本,必然會對企業盈利水準形成拖累。小微企業更是遭遇金融“梗阻”的重災區。與大企業可以用發債來替代貸款不同,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缺錢往往只能向銀行“伸手”。但由於部分企業沒有足夠的抵押資産、沒有規範可信的會計賬目、缺少信用記錄等,使得其獲得金融支援的成本更高。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企業好,經濟發展才有持續後勁。企業有了資金,才能擴大再生産,才能研發新産品。此次下調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有助於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準,直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是在前期“定向降準”、“噴灌”、“滴灌”等措施基礎上的再發力。
現在重要的是,如何確保降息紅利能真正普惠實體企業。根據以往經驗,即便是降息這樣帶有剛性的新政也不一定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最終還要看銀行給貸款企業定的實際利率,要看各種變相融資收費能否同步降下來。據了解,眼下不少企業就因種種“見不得光”的原因,難以享受相關的貸款利率優惠。比如,一些金融部門和機構借徵信查詢、融資諮詢、授信承諾、財務顧問等之名“吃、拿、卡、要”,收錢辦事,有的甚至收了錢也不服務;又如,有的商業性擔保公司借小微企業求擔保之機,收取高額擔保費用,甚至比貸款利率還高,等等。
真正普惠實體經濟的金融市場,必須公平透明。什麼費用該收、什麼環節該保留,都應規定得明明白白,不能怎麼理解、怎麼執行都行。相關職能部門、監管機構要加大對銀行貸款行為、收費行為的監管與規範,重申嚴格執行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業務“七不準”與服務收費“四公開”等規定,下大氣力治理亂收費,堅決遏制各種可能對沖和影響降息紅利的行為。從更長遠看,還要穩步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自主定價能力。這項改革不僅是金融機構充分競爭的前提,而且有助於準確反映實際資金供求,難度再大也要搞下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