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新一輪降息週期或已開啟

  • 發佈時間:2014-11-24 00:31: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央行21日出其不意宣佈降息,這表明結構性調控政策失靈,總量政策開始粉墨登場。

  20日公佈的匯豐PMI值下探至50,再碰榮枯線,預示未來宏觀經濟不樂觀。

  此前公佈的諸多經濟指標已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在增大,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是一路走低,生産者價格指數PPI更是創32個月來新低,通縮壓力顯現。

  央行雖然多次使用定向降準和利用貨幣工具SLF和PSL向銀行注入流動性,但效果甚微。導致貨幣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於政策工具缺乏效率。存款準備金率是總量工具,其不具備結構性功能,期望通過定向降準來調節信貸走向的想法不切實際,這是因為市場對政策信號有自己的判斷邏輯,微觀主體更對資源配置有自我約束本能,因此,無論是商業銀行惜貸,還是企業主動減少融資,都是基於自身對宏觀經濟的悲觀判斷,這最終導致央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失靈。

  此次央行降息具有積極意義,其釋放出較強政策信號,會正確引導市場預期,但一次降息效果有限。降息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也具有金融改革指向意義。央行此輪放鬆貨幣不是先降準而是先降息,反映出央行貨幣政策調整思路已初見端倪,即將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由數量轉向價格,也就是直接通過利率調整來實現最終目標。

  央行不對稱降息,也意在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在下調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1.1倍調整為1.2倍。這一方面體現長遠改革意圖,同時也希望取得短期穩定存款的市場效果。10月居民存款繼續下降,對銀行造成壓力,制約銀行可貸資金增長,更可能進一步導致實體經濟缺血,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空間目的,就是穩住居民銀行存款,避免存款搬家。

  由於貨幣政策存在遲滯效應,降息效力需要半年後顯現,如果沒有後續措施跟上,明年一季度經濟仍不樂觀。此輪降息後,降息週期開啟,明年初央行或再次降息,以加大政策力度。隨後,央行也會全面降準,其目的是增加銀行可貸資金。鋻於美聯儲很可能在明年初啟動加息週期,為應對可能的資金外流,中國央行需要開啟“周小川池子”,通過全面降準來對衝基礎貨幣供給的減少。

  目前歐盟和日本經濟仍在泥沼中掙扎,全球經濟也存在下行壓力,這會抑制中國出口增長,再加上消費持續低迷,政府投資減速,産業結構調整持續,宏觀經濟探底需要時間。

  中國在宣示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將更靈活使用宏觀調控政策,貨幣政策會進一步寬鬆,但財政不會出臺大規模支出政策,而是側重於減稅。只要沒有無序的財政支出,就不會帶動信貸的肆意增長,這樣貨幣政策的寬鬆效果就會受制于微觀主體的謹慎決策,而不至於誘發通貨膨脹預期。

  (深度報道見02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