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暴漲背後存三大原因

  • 發佈時間:2014-11-06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志偉  責任編輯:王斌

  10月中旬以來,有著幹散貨市場晴雨錶之稱的BDI指數持續上漲,已經從低點的930點上漲到1500點,漲幅超50%,是近幾年來少見的快速拉升行情。10月21日暴漲117點,是5年多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A股上市公司對此反應強烈,中國遠洋等海洋運輸股也是連拉陽線。有業內人士大膽預言,航運業的復蘇情況符合預期,大型航運企業有望率先崛起。是否如此,尚需觀察。

  催生這波久違上漲的動力來自哪?恐怕主要源於以下三點:

  其一,美國已經退出量化空松貨幣政策,表明瞭美國政府對美國經濟緩慢復蘇的信心。近幾年由北太平洋航線前往美國的運輸需求一直保持穩定,中遠在8月份已經上調了美國航線的運價,這也對美國經濟緩慢復蘇的趨向做了注腳。

  BDI指數衡量的是鐵礦石、水泥、穀物、煤炭和化肥等資源的運輸費用。航運作業影響最大的其實仍然是大宗商品中的運輸,四季度,往往是傳統的旺季。從鐵礦石的訂單來看,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鐵礦石訂單增加,對國內的鐵礦石出口量亦有較大增長,淡水河谷近期與國內航運企業頻現合作,造成良好的市場預期,可能中國會再次大幅的加運鐵礦石。

  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繼續加大貨幣寬鬆力度,刺激了出口增長,這也有利於BDI指數飆升。

  其二,目前,國際油價已經下跌至近兩年最低位附近,國際油價持續走跌,對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58%的中國來説無疑是難得的機遇。有關數據稱,僅在10月18日上午10時,各條海運路線上就已經有80艘巨型油輪奔向中國,而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裏,平均每天向中國運輸石油的油輪數量也僅為63艘。

  來自海關總署不久前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較去年同期大增56.79%,達到284.1萬噸,而從哥倫比亞進口的原油總量更是同期飆升389.6%。

  有關專家在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現階段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大約為70天左右,距離90天的儲備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石油運輸的增加也是BDI指數暴漲不可忽視的因素。

  其三,9月3日,交通運輸部公佈國發32號文《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涵蓋7個重點任務、4個保障措施以及8個重點工作分解,要求國資委、財政部、商務部等6部委合力解決航運業發展上的諸多問題。這是建國以來國務院第一次對海運業長遠發展制定的系統性政策意見,從頂層進行設計,必將對推進現代海運體系建設具有重大推進作用。

  業內有關專家認為,該意見是近年來“最給力”的行業政策,有望帶來航運業的春天。如果政府要求中石油或中石化將其每年進出口原油的運輸量的一半以上分給國內航運公司,那中國航運企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最給力”的政策自然産生了良好的傳導作用,也給市場帶來了良好的預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