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QE時代的亞洲課題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 發佈時間:2014-11-05 08:41: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六年時間、4.48萬億美元,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的到來成為美國金融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金融巨擘雷曼兄弟倒臺後,儘管爭議聲常伴左右,但在大部分經濟學家眼中,針對金融危機緊急出馬的QE確實曾在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幫助美國走出經濟衰退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聯儲在上月末的政策會議上如期宣佈結束被譽為“無限量寬鬆”的QE3政策,同時明確下一步政策重點將轉向加息,這意味著金融危機以來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盛宴即將落幕。
在告別QE後,世界經濟版圖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又將如何應對?上證報邀請到野村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蘇博文(Robert Subbaraman)、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荷蘭國際集團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蒂姆·康登(Tim Condon)及Action 經濟研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麥克·英格倫(Mike Englund)共同探討後QE時代亞洲經濟的機遇與轉型。
從QE功過看未來美聯儲政策
上證報:您如何評價QE對美國經濟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滿分是十分的話,您會給它打幾分?
蘇博文:我會打8分。如果沒有QE,美國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可能會經歷一輪全球性的衰退。第一輪QE是最有效的,因為它是市場沒有預料到的。
孔睿思:近期美國經濟走強也有不利一面,比如對貨幣刺激政策的需求減少。正如預期的那樣,上周美聯儲結束量化寬鬆(QE)並逐漸停止長期債券購買計劃。美聯儲還表示,勞動力市場已有了大規模好轉,而近期的低通脹則是暫時的(持續走低的能源價格是短期通脹下行的主要壓力)。所有這些都表明,美聯儲仍可能明年夏天開始加息。
蒂姆·康登:很難評估QE帶來的影響,因為美聯儲還在討論如何處理QE留下的龐大資産負債表。我期望QE是帶來這樣的狀態:即稍大的資産負債表,對於現代狹義銀行來説,任何銀行或金融機構都可以通過只投資于美國國債的短期、固定價值負債類資産來融資。
麥克·英格倫:QE的最初程式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然而,我們認為第二輪QE可能沒有任何有益的效果,並且很有可能引發了經濟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它應當為這一經濟週期的不佳表現承擔責任。在我們看來,如果按凈值計算,第三輪QE更加適得其反。由美國國債收益及更高股票價格所帶來的經濟增長邊際收益可能難以企及,更有可能的是讓廣泛的商業和創業社區對這一週期下半段會是什麼樣子産生輕微擔憂,它們因此不太可能承諾新的商業項目。
QE退出後的新興市場風險
上證報:在美聯儲退出QE後,金融市場將如何波動?對新興市場而言,美聯儲加息將帶來怎樣的風險?決策當局如何應對這些風險?
孔睿思:美聯儲較為強硬的論調已經産生預期內的效果:推高美元匯價,並且令跌破1200美元每盎司的金價繼續走低。近期美元走強不單純是美國經濟相對強勢的作用,而應歸於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明顯相對疲軟。
在日本與歐洲的經濟困境下,美聯儲需要開始考慮提高美國利率。同時,這些國家的央行正被迫放鬆貨幣政策。這一動態趨勢又再一次出現于日本央行上周出乎意料地擴大了本國量化寬鬆政策規模後。此次日本宣佈擴大量化寬鬆規模緊跟日本通貨膨脹報告之後,而在這份報告中,日本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進一步調整後已排除近期加稅)的核心通脹指標已下降到1%。目前我們繼續預期,美國經濟增長將使其他發達國家經濟失色,導致美元強勢和大宗商品價格疲軟。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讓其他央行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當然這反過來也有利於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因此,我們仍然對日本股票市場保持積極態度,並認為日本股票市場將繼續受益於日本央行的積極貨幣政策,正如美國在過去數年受益於美聯儲相關政策那樣。
麥克·英格倫:伴隨第三輪QE的落幕,一些投資者可能會繼續謹慎行事,除非他們看見美聯儲成功退出依靠龐大儲備市場來融資的大規模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債券融資組合戰略。
蘇博文:如果美聯儲加息,將為新興市場帶來風險。更高的利率確實會産生影響,因為一個更可持續的美國經濟復蘇有利於新興市場出口。但是QE導致大量資金涌入新興市場,伴隨美國利率上揚,一些資金流可能出現逆轉。這可能導致新興市場貨幣表現疲弱、公司和金融層承壓和利率進一步走高(為了避免太多資本流出)。不過,這取決於新興市場自身。那些基本面較為疲弱的經濟體,如擁有鉅額經常賬戶赤字、國內杠桿水準處於高位以及財政狀況疲弱等,最容易暴露在風險下。
在亞洲,印尼相對脆弱,但在亞洲之外,有更多更為疲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它們中的一些還是經濟規模較大的商品出口國,因此還要遭受商品價格疲弱之苦。美國加息是在疲弱的新興市場中找出強者,如巴菲特著名的言論“海水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
蒂姆·康登:亞洲所面臨的風險來自美聯儲第一次加息時間、加息步伐及結束時間的不確定性。投資者對這些預期的轉變將引發金融市場情緒的波動,這在新興市場將尤為明顯。當避險模式啟動時,那些有經濟漏洞,特別是經常賬目赤字的經濟體將受到最大影響。
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上證報:您如何看待亞洲新興市場的前景?基於美聯儲的政策,資金是否會回歸新興市場?該地區的金融市場前景如何?
蘇博文:中國正面臨重大挑戰包括高負債、房地産市場供過於求及潛在的經濟增長放緩。我們相信領導層明白這些問題,並且會採取行動予以應對,但這也的確意味著中國的增長可能在明年放緩。如果亞洲加快結構性改革來改善經濟基本面,那麼資金會回流新興市場。亞洲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中産階層的崛起,精心設計的生産網路、大量的城市化空間以及相對未開發的資本市場。
蒂姆·康登:自從金融危機以來,亞洲的經濟增速便開始放緩,中國的經濟增長至少慢了三成,我預計中國2015年的增速將達到7.1%,但不會有硬著陸。
短期來看,金融市場的主題將是投資者情緒在風險偏好及避險模式間的切換。當這些波動發生時,貨幣當局需要為他們金融市場資金激增或是迅速撤離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