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房貸新政劍指樓市 意在改革

  • 發佈時間:2014-10-09 10:28:30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長期以來,“金九銀十”已成樓市風向標。如今“金九”已過,“銀十”帷幕也已開啟,但樓市下行局面似乎並未逆轉。九月樓市慘澹自不必説,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樓市表現也很平淡。儘管有監管層出臺樓市利好托底,但“銀十”首周並未出現預期中的樓市成交量“井噴”現象。

  這一現象似乎預示著:這個十月,樓市也難“銀光閃閃”。

  其實,出現這種結果並不反常。

  幾個月來,除房價長期堅挺的“北上廣深”等地外,早先出臺“限購令”的多個城市,已因樓市疲弱紛紛取消限購。然而,鬆綁限購的效果並不顯著。9月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百城住宅價格指數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067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92%,為連續第5個月下跌,跌幅擴大0.33個百分點。

  失色的樓市數據,讓希望房地産市場回暖的地方政府意識到,僅僅鬆綁限購已無力扭轉頹勢,他們希望出臺鬆綁房貸的政策以提振樓市。房貸新政如期而至。

  儘管此次新政出臺後,備受期待的黃金周購房潮並未出現,但這並未挫傷地方政府的高漲熱情。對於仍顯平淡的樓市,地方政府普遍認為,新政落地尚需時日,有關方面需出臺具體執行細則,才能讓房貸新政發揮作用。

  在這種預期下,不乏樂觀者估計,隨著房貸新政的刺激,今年年底中國樓市將企穩,明年市場將明顯回暖,房價可能再次暴漲。甚至有開發商認為,隨著樓市向好,第四季度土地價格會不斷走高,留給中小開發商的機會越來越小。為此,很多開發商紛紛懊惱前三個季度拿地拿少了,錯過了買地的黃金時期。

  那麼,中國樓市是否會因房貸新政而走出低谷,重回量價雙升態勢?這需要仔細探究此次監管層出臺樓市新政的初衷。

  表面看,此次“認貸不認房”的房貸政策,是為拯救今年以來持續不振的樓市,開發商是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隨著新政對於房貸限制的放鬆,原先被壓抑的部分購房需求有可能釋放,這將會緩解一些城市日益嚴重的供求失衡格局。

  事實上,消化房地産庫存確實是中央政府下半年的重要目標。目前,除少數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外,中國很多三、四線城市飽受商品房庫存積壓之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4年8月末,全國範圍內的商品住宅待售面積為37047萬平方米,同比增幅為26.9%,較上月增加1.9個百分點,房企庫存壓力依然很大。

  早在今年7月11日,剛剛履任住建部部長的陳政高,就在其上任後的第一次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座談會上表態稱,各地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出臺平穩房地産的相關政策,其中庫存量較大的地方要千方百計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積,加強房地産結構調整等。

  但是,如果開發商就此認為中央將始終為樓市保駕護航,則無疑是打錯了算盤。此次樓市新政絕非僅僅為了釋放購房需求,而是劍指樓市,意在改革。

  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必須保持一定速度。8月召開的央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央行也指出,下半年穩增長仍是居於“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諸多目標之上的重要任務。

  然而7月以來,金融數據失色、地方債務風險暴露的敞口擴大,銀行不良指標雙升等問題讓穩增長的壓力激增。隨著PMI等經濟指標走低,外界普遍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

  可想而知,如果信貸規模、不良指標、債務風險等問題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穩增長目標將難以實現。由於銀行信貸不良、地方債務風險等都與樓市走向密切相關,監管層也早已認識到,現階段房地産行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此次監管層出臺房貸新政,目的是為了防止與樓市相關的不良貸款風險敞口增大,同時“一箭雙雕”地緩解地方債務壓力。

  更進一步説,目前中國正處在三期疊加的複雜時期,經濟結構調整和金融改革迫在眉睫。此次新政對穩定經濟增長、提振市場信心和為改革營造良好環境均有積極影響。如果樓市大跌,必然會影響“穩增長”;而離開了“穩增長”,改革也將難展拳腳。看清這一點,才能不被樓市表像迷惑,才能看清信貸新政的真正用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