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出路在高端創新
- 發佈時間:2014-09-26 00:33:34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王斌
加強自主研發,市場是引進技術重要平臺
“中國製造”的起點並不高。一些發達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願將其具有領先水準的高端技術轉讓給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加強自主研發的同時,中國巨大的市場成為引進技術的重要平臺。三峽大壩的建設和高鐵的發展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作為跨世紀的偉大工程之一,三峽大壩裝備了多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其中,大壩左岸電站14台機組的設計製造以國外企業為主;右岸電站的12台機組以國內企業為主設計製造,其中8台機組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國際同等設計製造水準,而在巨型水輪發電機組水力設計、電磁設計、冷卻方式等關鍵技術方面還有所突破。外國公司在簽訂供貨協議時,都承諾將相關技術無償轉讓給中國的電機製造企業。
另一個範例是高鐵。去年,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對於掌握高鐵技術的外國公司來説,中國市場是一塊獨一無二的大“蛋糕”。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説,這就是以市場換技術。當時沒有一個國家安裝70萬千瓦的水輪機組,也沒有一個國家建幾千公里的高鐵。這就增加了中國的談判籌碼,使我們有能力讓外國公司向中國轉讓技術。
“只用了6年時間,中國就從高鐵技術的進口國變成出口國。”俄羅斯財政部財政研究所國際財政中心博士、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謝爾蓋?薩溫斯基對“中國速度”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提升競爭力,躋身世界製造業大國之列
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很多領域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南非前沿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馬丁·戴維斯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一直穩居世界前列,中國製造業在部分領域已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製造業競爭力大幅提升的背後,是大量研發投入的支撐。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中國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從2009年的1.7%提升到了2012年的1.98%,已超過加拿大、英國、義大利等國。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3年全社會研發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2%。這些數據都説明,我國對産業研發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巨大的研發投入,換來了舉世矚目的創新成就。2013年,中國銷售了3.7萬台工業機器人,佔世界同類産品銷量的20%,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臺山核電站1號1750兆瓦核能發電機成功完成製造,登頂世界新高峰;重達2000噸的世界首臺超大型煤制油反應器交付,標誌著我國相關企業躋身世界頂級石化裝備生産商行列……
問鼎製造強國,亟須提高創新和市場能力
美國製造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查德·毛特雷表示,對任何國家來説,製造業的競爭力都在於創新。中國的産品雖然行銷世界,但缺少能俘獲人心的高端品牌,也缺少狂熱的擁躉。
創新的主體是人才。作為世界上最具創新能力的經濟體,美國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萊斯特·瑟羅認為,美國在技術上之所以長期領先歐洲、日本,關鍵在於對創新人才的培養。他説,麻省理工學院培養工程師的方向是技術突破,靠把某樣東西改進1%得不了優。美國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氛圍的。
創新的土壤是機制和環境。對此,李曉華坦言,“中國製造”若想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必須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要讓企業有意願創新,並得到相應的回報。邵立勤表示,為了在重點領域尋求發展和突破,我們需要研究3個問題:落實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行業級和國家級的創新實力以及形成以創新為主線的國家創新體系。
根據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等機構最新發佈的報告,中國的創新指數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二十九位。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宏大的課題,中國經濟的出路在於更高端的創新。這不僅是“中國製造”的未來之路,也是未來中國的實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