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們給官員起綽號就是寫給紀檢部門的舉報信

  • 發佈時間:2014-09-08 07:25: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周之地  責任編輯:王斌

  貪官的綽號與民意的力量

  天津市原政協副主席、公安局局長武長順,坊間人送綽號“武爺”。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把整座城市變成一個大工地,市民送綽號“季挖挖”。雲南省原副省長沈培平,以大拆大建和學日本語氣説話,被百姓戲稱為“拆遷大佐”。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以“票子多、房子多、女人多”獲綽號“許三多”……新華社刊文認為,透過綽號能看到貪官事發前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特點,讀出群眾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説。

  綽號是對人的相貌、性格、品行等方面主要特徵的形象概括,貪官的綽號,反映了外界對其貪鄙無度、狂悖恣睢等行狀的戲謔性認知。古來貪官多有綽號,如南朝永寧太守梁魚泓,以使“水中魚蟹盡,山中麋鹿盡,田中米谷盡,村中百姓盡”自詡,百姓送綽號“四盡太守”;北魏太尉主簿元慶智,十來個錢的小筆賄賂也照單全收,人稱“十錢主簿”;南宋宰相賈似道,斂財無數,常與妻妾伏地鬥蟋蟀,獲稱“蟋蟀宰相”……古時貪官的綽號多帶官銜,或許是為強化其貪官身份,讓人一下子抓住其作為貪官的本質。

  如今貪官獲稱的綽號,形式更多樣,內涵更豐富。除前引“武爺”、“季挖挖”、“拆遷大佐”、“許三多”,另如山西絳縣法院原副院長姚曉紅,集文盲、法盲、流氓于一身,被稱為“三盲院長”,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人稱“王壞種”,福建省委原常委、秘書長陳少勇人稱“豬哥勇”(“豬哥”為福建方言,意為“好色之徒”),湖南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非法介入礦産經營牟取暴利,人送綽號“曾礦長”、“曾剃頭”,等等,無不意味深長,妙趣橫生。

  從産生的時間看,貪官的綽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貪官落馬之後,人們歷數其劣跡罪行,冠以一個概括性強的名號。如湖北省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落馬後,紀檢部門公佈了他“吹、賣(官)、嫖、賭、貪”五方面嚴重違紀違法的情況,張二江乃獲“五毒書記”的綽號。這種情況是少數,更多的綽號是在貪官落馬之前,就已經在官場坊間流傳開來。

  這其中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綽號顯而易見帶有貶義,人們只能在私底下以綽號指代某官員,當面斷然不敢以綽號相稱。另一種情況是,官員及其周圍人等對該綽號不以為過,一般無須避諱,官員本人甚至以此自矜自得,如武長順擔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長時,一定很享受被人叫“武爺”的感覺。更有甚者,在考察官員的時候,“武爺”、“拆城市長”之類的綽號,還可能被認為是官員有魄力、有膽識、勇於創新、敢試敢闖的證據,客觀上為官員受表彰、獲升遷添彩加分。

  貪官的綽號反映了百姓的評價,無論是稱之“壞種”,還是尊為“某爺”,都是某種民情、民意、民怨的直觀體現。人們給官員起一個綽號,其實就是寫給紀檢部門、組織部門的一封舉報信,提醒他們密切關注該官員的言行動向,必要時應採取措施,對該官員進行警示或展開調查,防止其在貪腐淵藪中越陷越深。民意作為群眾監督的主體,只有具有真實強大的力量,人們給貪官起的綽號,才可望促使官員自警自律,引起紀檢、組織部門的高度重視,甚而成為查處貪官的線索和突破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