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前海改革一張白紙繪新圖:高層要求一年一個樣

  • 發佈時間:2014-09-08 07:15: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基礎建設、金融創新、深港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前海改革,一張白紙繪新圖

  8月26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迎來四週年。昔日灘塗,如今滿眼綠色,生機盎然。

  “基建工作,在地下一直都緊鑼密鼓。”前海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何子軍介紹,前海是“水城”設計,地下是縱深的交通樞紐以及廊道,地上未來要建密集高層。

  藤蘿纏繞、錯落有致的前海企業公館,一建成便商賈雲集,租金300元/平方米,直逼香港中環,供不應求。截至目前,前海的註冊企業已增至1.2萬家,日均入駐企業約40家。其中,世界500強落戶近50家,港資企業則達到500家左右。前海註冊資本總額6206億元,而金融佔比60%。

  “今年以來,在基礎建設、金融創新、深港合作等方面,前海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前海管理局局長張備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到前海調研時,要求前海“一年一個樣”。前海正以改革創新加速度,力爭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創新金融為核心

  “企業會用腳為前海投票”

  6月10日,我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電商公司——蘭亭集勢收到深圳國稅的第一筆出口退稅款;前海銀行已列為全國5家試點之一,有望成為第一家正式落地的民營銀行;順豐[微網志]成為前海第一家開展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企業……

  “前海以創新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已初步成型。”張備説。前海以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為目標,重點展開人民幣跨境貸款、股權投資母基金、企業赴港發債等工作。

  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在全國率先破冰,截至目前,累計備案金額400億元人民幣,今年力爭突破500億元。2013年跨境貸款政策實施一年來,離岸人民幣資金規模從6200億元增加到8200億元, 目前已突破9600億元。

  此外,外商投資股權投資試點工作(QFLP)順利開展,已有6批37家獲得試點資格,20家外商獨資或合資股權投資企業註冊成立。

  除傳統金融業態外,大量PE(私募股權投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網際網路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競相出現。註冊金融業企業超過八成由民資控股。證監會[微網志]2012年至今新批的基金管理公司中1/4落戶在前海,基金子公司、期貨子公司中1/3落戶前海。

  私募股權投資約佔半壁江山,管理資本規模排名全國前十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中,有4家在前海設立機構,基本形成了創新支撐、良性迴圈、自我生長的金融生態圈。

  “企業的嗅覺非常靈敏,講求效益。其爆髮式增長與前海發展密不可分,企業會用腳為前海投票。”張備説。

  以創新金融為核心,前海各類經濟數據快速增長: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35億元,同比增長3.8倍;1—6月,共213家外商企業註冊,同比增長407%,合同利用外資29億美元,佔全市68%;PE募資規模,1—6月累計達到150億元,金融業營收1—6月實現約為100億元。

  深港合作突破

  “金絲雀碼頭”和“金融城”

  一方面依託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一方面助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這是前海人的使命。

  深港合作是前海改革創新的另一個重要議題。為此,前海提出了打造“萬千百十”工程:到2020年,前海由港資開發的建築面積超過900萬平方米,為香港居民提供超過10萬個中高端就業崗位,吸引1萬家香港企業落戶;力爭港資服務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在前海孵化成型的港資創新型企業超過100家;在前海建立面向香港優勢和特色産業的10個港企聚集基地。

  “這一工程旨在切實發揮在推動香港産業結構優化方面的杠桿作用,增強前海開發與香港發展的關聯度。”張備説。

  今年以來,前海全面讓利香港:前海1/3以上的可開發土地只對港企出讓;設立服務港資企業的專門窗口,率先實現“一口受理”,對港企全程免費代辦入區手續。

  同時,在吸引和服務人才方面,前海下大力氣:人才公寓優先面向港企和香港人才,引進香港物業管理經驗,為人才提供國際化、專業化生活服務。對港籍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減按15%徵收個人所得稅,第一批已認定的人才中,港人佔比超七成。符合優惠目錄的港企可直接減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

  前海一面探索“港人、港資、港服務”的開發運營新模式,一面積極拓寬香港專業人士從業空間。截至目前,已有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等10多類擁有香港職業資格的專業人士可在前海執業。

  數據顯示,當前港資企業累計註冊405家,上半年同比增長324%,港資企業在前海投資總額約960億元,佔比超過18%。首批簽約入駐企業公館的企業中,港企和外企比例佔30%以上。

  張備表示,前海和中環的關係,好比倫敦金絲雀碼頭和倫敦金融城的關係。金絲雀碼頭的建成不但沒有影響和動搖倫敦金融城的地位,反而加強了倫敦地區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在他看來,前海的建設,也是要壯大香港和深圳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話語權。

  全面改革創新

  “通向大海的游泳池”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三次去前海調研,深圳市長許勤也兩次前往考察,寓意著前海的發展在深圳新時期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前海這一平臺,能較快地、集中地體現深圳“法制化、市場化、國際化”的主攻方向。

  深圳當前提出從深圳速度向深圳品質轉變。“我想前海不僅要打造品質,更要打造深圳標準。”張備説,前海的改革創新是系統性的。

  土地管理改革方面,在全國率先試行建設項目用地公告出讓、彈性年期、土地集約獎勵、將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15%—20%劃入産業發展基金等。

  法治創新方面,充分借鑒香港經驗,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示範區。成立前海管理局第一屆法律專業諮詢委員會,港方委員人數佔1/3;成立前海法庭,試行港籍陪審機制,並已正式啟動港籍調解,正在籌備創設香港法律和判例資料庫。

  深圳國際仲裁院掛牌運作。該院擁有內地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仲裁員,覆蓋4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境外人士232名,佔總人數的37.7%,可根據當事人雙方的約定選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進行仲裁。

  前海借鑒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前海廉政監督局,把公安的經偵、紀檢、監察、檢查、審計等5項職能合一。

  行政管理改革和機構創新方面,借鑒香港模式,成立了大陸唯一真正意義上的法定機構,所有人必須放棄公務員身份;建立了接軌香港的“E站通”服務體系,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網上集中受理、集中審批,為企業提供電子化、一站式的貼心服務等。

  在張備看來,前海就像一個通向大海的游泳池,既可以讓內地企業在這裡學會抗擊風浪之後再走向廣闊的南太平洋,也可以讓外資企業在進中國內地時候先在前海試試水,熟悉中國的國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