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一趟滿載110個標準箱日用百貨、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駛出,駛往逾1.3萬公里外的西班牙馬德里。伴隨著轟鳴的汽笛聲,當天,義烏中歐班列迎來開行十週年節點。11月15日,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中歐班列助推我國內陸地區高水準對外開放,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創造發展新機遇,正加速駛向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
線路基本覆蓋亞歐全境
2013年,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歐班列應運而生。2016年,中歐班列實現統一品牌,迎來規範開行、快速發展新階段。從2016年統一品牌至2023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列。2024年3月以來,中歐班列已連續8個月單月開行數量超1600列。
與此同時,中歐班列通道網路不斷擴充,從“一條線”蛻變為“一張網”。在東方,中歐班列經由海鐵聯運、中老鐵路等連通了東亞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在西方,中歐班列經由波羅的海及地中海海鐵聯運、萊茵河鐵水聯運連通了英國、羅馬尼亞、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以及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服務網路基本覆蓋亞歐大陸全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徐飛彪表示,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形成覆蓋歐亞大陸的交通運輸網,逐步具備可自我加強的“網路效應”,即網路越廣泛,其便利性越大、運輸成本越低、使用者越多,從而進入發展良性迴圈。
“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穩步增長,不僅保障了國際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而且為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動力。”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説。
“帶貨”品類日益豐富
除了數量的增長,中歐班列在貨物品類和貨值上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數據顯示,目前,中歐班列貨物品類已達53大類5萬餘種,高科技、高附加值貨品佔比逐年提升。
例如,通過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口的中歐班列貨品中,汽車、機械、手機電腦等高附加值商品佔比已達40%以上。中歐班列年運輸貨值由2016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567億美元,2024年以來運輸貨值已達580億美元。再如,剛滿“10周歲”的義烏中歐班列,出口貨源結構從運作初期的小商品、日用百貨、五金工具逐漸向汽車配件、智慧家電、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産品轉型。截至2024年10月,義烏中歐班列進出口貨物品類達到26個大類近5萬種商品。
中歐班列不僅讓“中國製造”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海外,全球優質的消費品也搭乘中歐班列更加便捷地進入國內消費市場。
在湖北漢口火車站就有這樣一家進口商品保稅店,商品來自中歐班列沿線國家。據介紹,這家店於今年9月底開業,店內的大多數商品都是由中歐班列帶回,主要來自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包括化粧品、母嬰用品、食品酒水等十幾大類千余種商品。“特色商品走量很快,貨架上每天要補貨多次,除了在漢口火車站候車廳內銷售,這些進口商品還登上了武漢鐵路局開行的許多高鐵列車,日均銷售額達到10萬元左右。”相關人士介紹。
內陸城市迎發展良機
中歐班列作為新時代最重要的國際公共産品之一,不僅造福沿線區域和國家,更有力帶動了我國內陸城市的對外開放,一些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依託中歐班列,逐步發展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
烏蘭察布作為內蒙古最大的中歐班列集散中心,累計開行中歐班列線路22條,促進了進出口貨物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物流落地、貿易落地、産業落地,成為烏蘭察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在西南重鎮重慶,中歐班列(重慶)線路的開通,帶動重慶外向型産業實現年均30%左右的增長,世界500強企業半數以上落戶重慶,使得地處內陸腹地的重慶逐漸成為我國面向歐洲出口商品的重要轉机站。
“中歐班列日益織密的網路通道彌補了內陸城市與國際市場聯繫不足的問題,促進了很多內陸城市‘口岸化’,同沿海地區一樣成為自由貿易和全球産業分工協作的前沿。”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包路林認為,中歐班列大幅提升了內陸城市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交通運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楊堃表示,中歐班列已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將為我國內陸城市高水準開放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