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何振國 答記者問
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 今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7部門共同舉行《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印發實施專題新聞發佈會,介紹《規劃》出臺相關情況。財政部農業司副司長何振國表示,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農業部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並進一步加大了財政的投入力度。2016年當年就安排資金187.6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1.1億元。
何振國指出,我國有近60億畝的草原,作為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草原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草原生態保護建設,2011年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財政部、農業部在內蒙古、西藏等八個主要的草原牧區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全面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012年又將河北、山西、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以及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納入到政策實施範圍,涵蓋了657個縣、旗(團場、農場),覆蓋38.38億畝草原面積。
第一輪政策實施五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補獎資金是773.6億元,13個省區的各級黨委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相關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政策目標,草原生態環境得到了恢復,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逐步轉型,牧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草原生態、畜牧業生産、牧民的生活發生了可喜變化,草原牧區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草原補獎政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草原牧區實施的投入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項重大政策,充分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牧區、牧業、牧民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也受到了廣大牧區幹部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普遍歡迎。第一輪政策週期結束以後,考慮到我國草原面積大,牧區牧業牧民的情況複雜多樣,區域發展不平衡,草原生態相對脆弱的總體情況還沒有根本扭轉,整體發展趨勢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生態恢復和保護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的狀況,為了進一步鞏固第一輪草原補獎政策的成效,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持續推動草原生態保護和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農業部啟動實施了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並進一步加大了財政的投入力度。2016年當年就安排資金187.6億元,比上一年增加21.1億元。在經濟新常態、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非常不易,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加強草原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和對廣大牧民群眾的重視和關懷。
同時,為進一步和《規劃》銜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財政部根據上一輪政策的實施情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於更加符合牧區省份的實際情況,更加有利於草牧業轉型發展,更加有利於牧民群眾理解接受,更加便於基層組織實施,調整完善了相關政策措施。一是取消部分政策內容,提高了補助獎勵標準。取消了原來牧民生産資料綜合補貼和牧草糧種補貼,把調整出來的資金和中央財政安排的增量資金用於提高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標準,禁牧補助由原來的6元/畝提高到了7.5元/畝,草畜平衡獎勵由原來的1.5元/畝提高到了2.5元/畝。
二是加大績效獎勵力度,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草原監測統計和績效評價,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資金獎勵,由地方政府統籌用於草原管護、推進牧區生産方式轉型升級、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推廣牧草良種等方面,進一步因地制宜的採取措施,鞏固草原補獎政策的實施成效。
三是調整半農半牧區實施方式,下放資金使用許可權。華北、東北半農半牧區跟傳統的差異比較大,戶均草原面積比較小,牧民的收入結構多樣,為了提高半農半牧區草原補獎政策效益,解決草場確權難、資金落實難等等問題,我們在河北、山西、東北三省和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實行了“所有”政策,中央財政資金“切塊”下達,不再規定具體的政策內容,由地方自主統籌用於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同時,將政策實施範圍擴大到張家口、承德,接壩區草原面積較大的區域,構建和強化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生態安全屏障。
下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精神和《規劃》的要求,繼續大力支援草原生態保護建設,進一步推動牧區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