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三大視角看GDP增長6.7%
- 發佈時間:2016-04-16 10:27:34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書海
國家統計局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7%。如何看6.7%的增長?如何看中國經濟的品質和動能?“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將走出怎樣的軌跡?
視角1:速度
6.7%:好于預期,GDP增長品質和含金量在提升
“我們一起迎來了明媚的春天。”在15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以“明媚的春天”開頭,語意雙關。
從增長來看,一季度GDP增長6.7%,儘管比去年一季度和四季度都略低,仍然運作在6.5%~7%的合理區間。“我們初步測算,6.7%所創造的GDP增量,以2015年的價格計算,比去年一季度的增量多了222億元。這個增長速度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在新興經濟體中,都是比較高的水準,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盛來運告訴記者。
“好于預期”體現在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積極改善,從生産、需求、價格、實物量指標到預期指標都在反彈,增長速度普遍比預期要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也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一系列核心指標釋放積極信號:3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6.8%,相關的用電量提高將近6個百分點,全社會貨運量提高將近4個百分點;固定資産投資穩中有升,1—3月份增長10.7%;消費增長加快;出口3月份增速由負轉正。
“3月份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積極變化,是多種原因作用的結果。”盛來運分析,前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效果在繼續發力,房地産市場回暖,帶動了相關的投資和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産生了積極的效果,改善了經濟的供求平衡,也改善了市場的預期。
視角2:結構
服務業“臉色”很好,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在66%以上
“中國將來GDP的增長不是看工業的‘臉色’行事,而是看服務業的‘臉色’行事,這就是産業的升級。”盛來運指出。
一季度,我國産業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産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佔GDP比重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9.4個百分點;工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2%和7.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4和1.7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2.1%和32.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和1.7個百分點。
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收入增長帶動消費升級,居民在住、行、教育、養老等方面的消費支出都保持較快增長,並且向中高檔消費層次邁進的步伐在加快。
“在增速換擋的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而積極的變化,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顯著增強。”盛來運指出,儘管一季度“三駕馬車”對GDP增長貢獻率的數據還沒有最後出來,但是消費肯定是貢獻率最高的,將超過去年全年66.4%的貢獻率。
“看中國經濟不光要看速度,更要看結構,看增長的品質。一季度經濟平穩運作的同時,結構調整在加快推進,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盛來運説。
視角3:走勢
判斷經濟的走勢,應從協調性和增長品質把握髮展大勢
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是當下討論的熱點。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怎麼走,關鍵要看基本面,看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和增長品質,這樣才能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中國經濟具有保持較長時間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這種判斷基於以下事實:
——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是56.1%,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率還不到40%,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普遍都在80%以上,中國城鎮化的空間廣闊;
——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水準提高,能夠釋放很大潛力;
——我國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在住與行方面得到顯著改善的同時,旅遊、健康、養老、保險、文化、教育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方興未艾;
——中國的人才紅利正在積累,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口超過1.1億人,他們的潛力如果發揮出來,對創業和創新是極大的推動;
——制度的改革紅利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制度的建設,有巨大的潛力。
從最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新經濟快速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雙創”保持良好的勢頭。一季度,國內發明專利的授權量增長55.3%,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10%,高技術産業增長9.2%;網際網路與傳統製造業、服務業融合在加快,新業態、新的服務方式層出不窮,網上零售額增長27.8%;區域結構協調性增強,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0%和7.3%。
“我們初步判斷,經濟運作呈現出階段性築底企穩的跡象。”盛來運強調,下一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抓好政策落實,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繼續釋放政策紅利,鞏固積極的變化,打牢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
(本報北京4月15日電 本報記者 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