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

  • 發佈時間:2016-03-01 09:51: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網財經3月1日訊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2015年,各地堅決貫徹中央的部署,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堅定信心促發展,攻堅克難求實效,戰勝局部地區嚴重的自然災害、多發的生物災害、多變的市場環境等多重考驗,糧食實現“十二連增”,産量達到12428.8億斤,增産288.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據悉,2015年糧食生産高位護盤取得新突破,實現“十二連增”,是多種因素同向作用的結果。一是政策扶持有力。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和“三農”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釋放信號、激發潛能。二是科技服務到位。各級農業部門務實創新抓落實,推進科技興糧和科學減災,整合推廣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糧食畝産達到365.5公斤,提高6.5公斤。三是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沒有發生流域性洪澇災害和大範圍旱災,産量形成關鍵期光溫水匹配較好。

  2015年糧食生産還有兩個亮點:一是調結構取得進展。開展“糧改飼”試點和玉米大豆輪作試點,東北等地區調減高緯度、乾旱地區玉米,改種耐旱的大豆、雜糧雜豆、薯類等作物。同時,調減籽粒玉米,改種飼用青貯玉米和鮮食玉米,發展草食畜牧業,促進農牧結合、種養迴圈。二是轉方式有序推進。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施耕地品質保護和提升行動,提升耕地品質。據農業部科學測算,2015年三大主糧化肥利用率35.2%,農藥利用率36.6%,分別比2013年提高2.2個和1.6個百分點。

  糧食實現“十二連增”,為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奠定了重要基礎,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十二五”收官之年添上濃墨重彩之筆。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調整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牛鼻子”。必須把握機遇,應對挑戰,貫徹發展新理念,加快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提升發展品質。

  據介紹,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需要統籌謀劃、穩步推進,基本底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要任務是鞏固提升糧食産能。今年首要的任務還是抓好糧食生産,防止糧食滑坡。重點是要實施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重在“保、建、提”三個字上下功夫。“保”,就是嚴格保護耕地。“建”,就是加強糧食主産區和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提”,就是深入開展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實施“藏糧于技”戰略,重在抓好三個環節。一是推進以種業為重點的科技創新。二是推進以綠色為引領的整合創新。三是推進以資訊為載體的服務創新。

  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要以提升糧食等農産品供給能力、農産品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加快形成糧經飼統籌、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産業融合的發展格局。今年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推進“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二是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禁止棄耕、嚴禁廢耕。三是積極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加快馬鈴薯饅頭、麵條等主食産品開發及加工配方和工藝創新,支援試點省份和城市開發馬鈴薯主食産品,輻射帶動周邊地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