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新基金“野蠻”發行後遺症 年內27隻迷你基金清盤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01:1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張明江  責任編輯:劉波

  編者按: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2015年的日曆匆匆翻過,基金行業又到了一年大考之時,這一年與往年幾許相似,卻也經歷了一個輪迴。細數基金行業在短短的一年嘗遍的大喜大悲,中國網財經從業績起伏、規模排名變化、基金離職潮、基金清盤潮、新發基金等多方面點評基金行業2015年的標誌性行業事件、公司。

  中國網財經12月15日訊(記者 張明江) 牛市中,公募基金抱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理念瘋狂發行新基金。而熊市中為了保規模,各種博人眼球的創新型基金不斷上架,此時公募基金只想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因此,在劇烈的股市行情轉換中,多種不再適應市場“大環境”的創新産品淪為“僵屍基金”,佔用了太多基金公司的資源。今年來隨著新發基金再次提速,“僵屍基金”儼然曹操眼中的“關中之地”,地位更顯窘迫,自去年匯添富基金打響清盤“第一槍”後,清盤也不再是件新鮮事兒,今年來已有27隻迷你基金清盤。

  短期理財基金、發起式基金已成“雞肋”

  2010年之後,股市“長熊”的大環境下,基金業績集體滑坡,偏股型基金被打入“冷宮”,新基金髮行陷入困境。

  《周易》有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權益類資産集體縮水的不利環境下,公募基金為挽救規模危機,紛紛推出創新型産品“短期理財基金”。2013年前後,市場上的錢“緊”到讓人發慌,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屢次打破歷史高點,利率高企之下,貨幣市場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收益可謂搶眼。歷史數據顯示,彼時百多只短期理財産品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一直維持在5%左右,多只短期理財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突破10%,最高者曾飚至20%。

  受低風險、高收益雙重因素拉動,2013年前後新發短期理財基金紛紛大賣,以匯添富基金和華安基金為先鋒,率先上架短期理財基金,其中發行最早的匯添富30天理財基金、60天理財基金、14天理財基金三隻短期理財基金首發規模累計超過500億元,華安短期理財基金首發規模也近300億元,短期理財基金整體規模一度飚至3400億元以上。

  短期理財基金作為一種過渡型産品,在熊市中充分的扮演了公募基金規模“救火隊員”的角色,公募基金優越的産品創新能力和市場風格預判能力也得到了整個金融行業的充分認同,更讓公募基金將專業理財機構的標簽深深烙入了每個投資者心中。

  但是,資本市場和投資者的本性是追求高收益,一旦股市轉暖,短期理財基金收益低、流動性差的這兩大致命性缺陷徹底暴露,遭受鉅額凈贖回、被迫清盤成為短期理財及的唯一結局。

  發起式基金説:短期理財基金,你並不孤單!

  與短期理財基金類似,發起式基金亦成長于熊市中,通過基金管理人及高管做為基金髮起人認購基金的一定數額的方式,以低風險以及與投資者“榮辱與共”為賣點,發起式基金也曾贏得投資者的好感,與短期理財基金一起成為基金公司保規模的兩大“護法”。

  與短期理財基金不同的是,發起式基金出現清盤的原因在於部分基金管理人疏于管理造成的業績分化。

  今年二季度股市巨震後,發起式基金髮行再度井噴,年內已有百多只發起式基金成立,但發起式基金的業績差距也逐漸拉大,業績較差、規模較小的發起式基金無奈清盤。

  其中,業績最好的華商創新成長混合今年增長近80%,而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債券A/C兩類份額今年來以來業績雙雙告負,且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債券的規模僅剩1257萬元。12月上旬,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債券型發起式基金髮佈公告稱,可能會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年內已有27隻迷你基金清盤

  眾多的“僵屍基金”多年來一直困擾著公募基金,“蚊子腿再瘦也是肉”這一理念讓多數公募基金不願將規模較小的基金清盤,但隨著基金備案制的實施,此類“僵屍基金”牽扯了太多基金經理的精力,幾乎是在浪費資源,而合理分配資源的唯一齣路就是清盤“僵屍基金”。

  數據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已有25隻基金選擇清盤,近日,又有國聯安中債信用債指數增強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和華安中證高分紅指數基金宣佈將進行清算,今年來已有27隻“僵屍基金”清盤。

  其中,因流動性較差被投資者所“嫌棄”的短期理財基金成為清盤主力。據金融投資報報道,債券型基金成為清盤的重災區,其中又以理財基金為主。據統計,在這27隻基金中,共有17隻為債券型産品,其中理財基金有11隻,佔比為40%,包括富國7天理財、廣發季季利、華安7日鑫、長盛30天、長盛60天等。

  值得一提的是,長盛基金面對“僵屍基金”最為果斷,今年長盛基金旗下已有4隻基金清盤。

  “迷你基金”佔比高達20% 鵬華弘泰C份額已不足200份

  西部利得穩定增利債券或許也並非今年最後一隻清盤基金,數量龐大的“迷你基金”佔比高達20%,有業內人士分析,2016年公募基金或許會迎來更大規模的迷你基金清盤潮。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可統計的3542隻基金中(A/B/C類份額分開計算),有736隻基金(A/B/C類份額分開計算)份額低於5000萬份,佔比高達20%;1119隻基金(A/B/C類份額分開計算)份額低於1億份,佔去近三分之一。

  在這些迷你基金中,定位為收低遞增型産品銀華活錢寶A/B/C/D/E五類份額因後續申購不力,份額已然清零;鵬華弘泰C成為最迷你基金,份額僅199.72份,中歐成長優選回報E、申萬菱信多策略C、申萬菱信安鑫C、前海開源優勢藍籌C四隻基金份額均不足1000份,此外,包括上述5隻基金在內,天弘弘運寶B、招商産業C、嘉實增強收益定期C等35隻基金份額不足100萬份。

  公募基金須慎重發行新基金

  數據顯示,今年新發基金已近800隻,發行數量是去年的兩倍之多,新基金髮行已正式進入了“備案制”階段。基金不再是稀有産品,發行基金不再是成本高昂、費時費力的事,因此“大不了清盤”這一想法也逐漸被公募基金所接受。

  但也並非各類基金都能如此輕易的清盤。目前已清盤的基金絕大多數為固定收益類基金和低風險低收益的發起式基金,基金本身自成立以來基本不存在虧損的情況。而多數規模較小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不乏成立以來收益為負者,如何界定持有人的損失、如何對投資者進行補償、如何將清盤資訊傳達給所有投資者等問題如何解決確實公募基金面臨的大難題。

  有內業人士表示,為避免給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基金清盤必須慎之又慎,對不不再適應市場熱點的基金,可以選擇轉型解決。而對於規模較小的基金,選擇清盤必須照顧到所有投資者的利益,適當做出補償。

  同時,公募基金也須慎重發行新基金,以衝規模為目的産品創新只能消耗基金公司自身的資源,“清盤”的同時也是對公募基金管理能力和投研能力的否定,公募基金更應在持續行銷上下功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