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近百家P2P平臺扎堆雙十一 一味追求成交量加大風險

  • 發佈時間:2015-11-11 15:29:1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畢曉娟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網財經11月11日訊(記者 畢曉娟)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本來是電商的戰場。而今年,與網際網路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網際網路金融也加入了混戰。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不僅京東金融宣佈推出多款理財優惠活動,螞蟻花唄宣佈將聯合天貓放出近100萬款免息分期商品,向女性用戶進行信用提額;而P2P網貸平臺在活動上更加踴躍。例如,近日P2P網貸垂直搜索平臺投之家聯合近百家平臺,推出“雙十一”理財活動。截至目前,總成交量已超50億。

  業內人士和專家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此類活動特點之一是短期投機,缺乏長期戰略;一旦“雙十一”這種臨時性的活動所積累的人氣和流量下降,拆標和錯配的風險將暴露,投資人的權益也可能受到侵害,一味追求人氣和成交量會使平颱風險加大。

  近百家P2P平臺 扎堆“雙十一”理財節

  “雙十一”,這個原本由淘寶打造的購物節日,原本是電商廝殺的戰場。今年卻延伸到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

  不僅京東金融理財頁面推出了“11月11天身價翻倍”的“百元現金高收益理財大放送”活動,支付寶也推出了“天貓雙11充值支付寶抽紅包”活動,並送出236萬個、總金額達到2050萬元的購物紅包,花唄宣佈將聯合天貓放出近100萬款免息分期商品,支援3、6、9期三檔免息分期,投1000萬推行免息分期,向女性用戶進行信用提額。

  而在P2P網貸領域,網貸垂直搜索平臺投之家聯合近百家P2P平臺,推出“雙十一”理財活動。據了解,該活動從11月2日一直持續到11月16日,期間用戶除可享受各種抽獎以外,只要投資都可以享受加息的優惠。

  參與平臺有珠寶貸、信融財富、投哪網、粵商貸、廣州e貸、前海航交所、萬盈金融、e路同心、金融工場、聯金所、民貸天下、楚金所、小富金融、融資易、溫商貸、生菜金融、聯豪創投、合盤貸、匯盈金服、聚金資本、宜人貸等近百家平臺。

  據投之家工作人員透露,截止9日,參加網貸雙十一理財節的人數超過40萬,平均單日最高參與抽獎人數近20萬,總成交量超50億,平均單日成交過6億。

  此外,中國網財經記者在拍拍貸、惠人貸、紅嶺創投、PPmoney、開鑫貸等業內知名平臺上均發現了“雙十一”理財推廣活動。

  P2P網貸借節日行銷並非首次 成交量攀高

  其實,P2P網貸平臺節日行銷並非首次。早在今年5月18日,網貸之家發起“518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節”,效倣電商“雙十一”的促銷節,投資人可以選擇投資回報豐厚的P2P理財産品,50多家國內知名P2P平臺參與活動。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網貸之家網站上發現,截至活動結束,總成交量近11億元。

  今年7月份,網貸門戶網站網貸天眼聯手民貸天下、萬贏金融、建安金融、國控小微、光谷惠眾、城城理財、眾信金融、金寶谷、芒果金融九家國資背景平臺舉辦了國資理財節。據媒體報道,在活動一週之內,有超過25萬人投資人投出3.4億元。

  據珠寶貸副總裁李敬姿介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4年P2P‘雙十一’交易額超22億元,環比增長50%,同比增長500%,預計今年P2P‘雙十一’交易額同比也將出現大幅增長。

  李敬姿指出,近年來,”雙十一”之際P2P平臺齊造節,不僅為投資人帶來理財優惠活動,也為各家平臺吸引到用戶和流量,每逢理財節前後P2P行業的交易額均出現大幅的增長。

  P2P網貸非電商 一味追求成交量加大風險

  李敬姿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強調此類理財節與電商購物節不同,他指出“與電商購物節的‘消費主題’不同,P2P‘雙十一’倡導的是理性理財,期望P2P行業能通過理財節向規範化和安全性的環境下推進,擴大行業影響力、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但是,P2P平臺扎堆雙十一理財節的行為卻遭到了業內人士和專家的質疑。

  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指出,雙十一是各家平臺創意、行銷以及服務的比拼地,借助雙十一的人氣和流量,一個優秀的行銷活動往往能給平臺的影響力和交易量帶來積極意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2P行業與電商行業不同。P2P産品還面臨著金融資産的合規性問題。尤其是在目前這種宏觀經濟下行、優質資産稀缺的情況下,金融資産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存在拆標錯配等問題,將影響平臺未來的發展。一旦雙十一這種臨時性的活動所積累的人氣和流量下降,拆標和錯配的風險將暴露,投資人的權益也可能受到侵害。

  “如果P2P平臺的高管缺乏對金融行業的敬畏,而一味的追求人氣和交易量,風險也會相應增大。” 魏薇強調。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則分析了理財節扎堆行銷存在的問題。他表示,從光棍節、購物節到理財節都扎堆“雙十一”,反映了中國商業行銷創意的特點與問題:一是扎堆追熱,忽視空檔價值;二是從眾跟風,獨特創意不足;三是同質競爭,差異合作不多;四是短期投機,缺乏長期戰略。

  “如何避免製造一場鬧劇,落得一地雞毛,需要網際網路金融從業者更理性思考、更系統策劃、更智慧推動。多些實實在在的創新,少些炒作的噱頭。”黃震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