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201萬家庭擁41%財富 私人銀行業迎戰略機遇期

  • 發佈時間:2015-08-18 17:54:2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網財經8月18日訊 8月18日, 興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在北京聯合發佈中國私人銀行全面發展報告《中國私人銀行2015:千帆競渡、禦風而行》。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私人財富將達到人民幣110萬億元,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201萬戶,擁有約41%的私人財富。

  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與商業銀行整體在中國金融業的地位相比,目前中國私人銀行業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滲透率僅為8%左右,發展空間巨大,且高凈值人群希望獲得個性化、綜合化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私人銀行業的發展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私人銀行並不是財富管理的升級版,就其業務性質而言,更多在於跨行業、跨産品、跨國界地為高凈值人群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BCG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中國金融業智庫負責人何大勇表示,2015年的中國私人銀行業正面臨著宏觀經濟轉型、金融市場改革、客戶需求更加複雜多元、跨界競爭不斷加劇的複雜外部環境,私人銀行家們必須首先賦予私人銀行業更加全面、客觀的定義和定位。

  高凈值客群在經濟新常態下呈現六大特徵

  中國高凈值客戶的需求日趨複雜化和多元化,具體體現在:投資領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風險偏好由保守向可接受部分中高等風險轉變;産品由標準化向定制化轉變;投資需求由個體向家族綜合服務轉變;投資視野由聚焦于境內向拓展海外投資市場轉變;服務模式由線下服務為主向線上線下結合轉變。從本質上説,客戶的金融需求正向“投資理財專業性”和“金融服務綜合化”回歸。

  投資領域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私人銀行客戶的投資領域由儲蓄、固定收益類産品(含有類固收類的信託産品)及房地産投資,逐漸向二級市場、現金管理類、信託、PE/VC等多元領域拓展。調研結果顯示,平均每位受訪者覆蓋近4個不同的投資領域;可投資資産大於3000萬的高凈值客戶將股票、信託和房地産作為最主要的投資手段。

  風險偏好由保守向可接受部分中高等風險轉變

  調研結果顯示,68%的受訪客戶願意承擔一定風險,該比例較BCG的2012年客戶調研數據有大幅增長。在經濟新常態、財富管理及金融市場皆日趨成熟的大環境下,私人銀行需要提升客戶對於風險/回報的理性認識,引導客戶管理激進的投資熱情並進行理性投資,在低風險和高風險産品中找到合理平衡。

  産品由標準化向定制化轉變

  可投資資産在600-3000萬之間的客戶最為關注的是産品收益率,一些流動率可保證、産品收益相對高的標準化産品將能較好地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投資資産大於3000萬元的高凈值客戶對於資金流動率和綜合收益率更為看重,更加傾向於選擇可基於自己需求進行定制及組合配置的産品和服務。

  投資需求由個體向家族綜合服務轉變

  84%的受訪客戶為已婚且育有子女,財富傳承因而成為客戶較為關注的一大領域。其中約21%的客戶已經在進行財産繼承安排,37%的客戶尚未開始、但會在近期考慮財産繼承安排事項,顯示家族財富管理業務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投資視野由聚焦于境內向拓展海外投資市場轉變

  對境外投資的目的的分析顯示,實現境外資産與境內資産的相對隔離、提升安全保障性是私行客戶投資海外的最主要原因,佔比38%;其次,是對於資産的增值需求和對衝國內風險,分別佔37%和32%。此外,對可投資資産超過3000萬的高凈值客戶而言,方便海外業務發展也成為重要原因之一。

  服務模式由線下服務為主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轉變

  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團隊的服務能力與品質依然是高凈值人士需求的核心:54%的高凈值人士將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的素質與專業能力作為選擇財富管理機構的首要標準;65%的私人銀行客戶未來仍舊會選擇客戶經理作為首要接觸點。然而,在這樣的“不變”之外,變化已悄然而生。調研顯示,在網際網路大潮席捲中國的當下,高凈值人群正在逐漸步入“數字一代”,近80%的中國高凈值人士正在使用數字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