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八年磨劍鑄就郵儲特色

  • 發佈時間:2015-08-18 17:34:0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八年磨劍鑄就郵儲特色

  ——專訪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實錄

  近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接受第一財經的專訪,闡釋了郵儲銀行在八年的發展歷程中如何乘勢而行實現快速發展,在拓展農村金融藍海、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同時如何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面對網際網路金融民營銀行異軍突起的應對之策以及對於上市之路的戰略思考。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歷史回眸

  解説:2007年組建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中國的商業銀行之中算是一個新兵,但實際上,其歷史脈絡在中國的商業史中一直清晰可循。滿清時代,中國就發行了一枚大龍郵票,可以説,1896年,這一年,預示著中國郵政的開端。隨後,光緒皇帝派人到奧地利學習,如何利用郵政的網路辦理匯兌業務。而到了民國時期,主要的金融機構“四行”、“兩局”和“一庫”之中的郵政儲金匯業局就是今天郵政儲蓄銀行的前身。

  時光荏苒,改革開放之後,直到1986年,郵政儲蓄恢復開辦,只領到了一張只存不貸的牌照,吸收的資金全額繳存,向其他的四大銀行進行貸款。

  隨後,伴隨著《商業銀行法》的頒布,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並在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的推動下,2007年3月20號,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終於正式掛牌。

  作為一家覆蓋全國城鄉4萬網點,數量居於全國之最的銀行來説,如何為那些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服務的人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務?同時又如何實現商業可持續化的發展?這些問題,時刻縈繞于呂家進的腦海之中,留待我們今天來對話。

  八年磨一劍,如何乘勢而行?

  主持人:謝謝呂行長接受我的採訪。看到郵儲銀行從2007年正式掛牌,到今年已經是第八年的時間,但整個郵儲銀行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一百年,這是非常長的歷史。看到最近的一個最新排名,在全球銀行一千強當中,郵儲銀行的總資産大概是排在第23位。所以,在整個銀行競爭的時候,郵儲銀行現在所處的位置或者是它的優勢是什麼呢?

  呂家進:郵政儲蓄銀行從2007年掛牌組建到現在,轉眼已經八年過去了。這幾年來,我們在做好農村金融和小微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實現了郵政儲蓄銀行自身的發展和進步。這主要體現在我們的資産規模,由銀行組建之初不足三萬億,到現在已經達到了六萬四千多億。目前,有4萬多個網點,其中有70%都在縣域。這些網點能夠更好地服務於農村的金融,服務於小微企業的發展,服務於城市的社區居民。

  當前的郵政儲蓄銀行,已經和銀行成立之初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既做好零售的升級,又做好公司業務的拓展,現在也在金融市場上加大創新力度,特別是支援國家一些重要的基礎項目,並通過和證券業、信託業、保險業一些合作,即通過同業投資的模式,實現由單一的債權融資到債權和股權上相結合這樣一種模式的轉變。

  挖掘農村金融的藍海

  解説:九年前,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者尤努斯振聾發聵地喊出:“信貸決不是天生就與窮人無緣,它是每一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人們意識到,這位窮人銀行家的金融理念和鄉村銀行的發展模式值得借鑒。

  當時光快進到2007年,我國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要“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後,當年3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就正式成立,並確立了服務“三農”、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的戰略定位。當他們試圖抵達中國最偏遠、最貧困的地區時,卻也面臨著農村貸款風險大、回報低的殘酷現實。農村金融究竟如何才能實現雙贏的局面呢?

  主持人:説到整個在農村金融這個部分,郵儲銀行有非常好的網路網點的優勢,但是農村金融有一個特點就是成本高、風險大,然後回報可能還相對比較低。如果説,僅就草根或者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來看的話,作為商業銀行怎麼把控這部分的風險呢?

  呂家進: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做金融服務,需要網路來降低在金融服務過程之中的人工成本,那麼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這個網路優勢就比較具備。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廣大農村的網路優勢,還和它的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的優勢結合起來。利用中國郵政的網路,在廣大農村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就會使傳統郵政網路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服務項,其實是增加了一些邊際的效應。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金融服務之中,網點的運營成本,應該説是偏低的。

  第二個方面是,農村金融服務更重要的是來做好風險控制,來減少壞賬。那麼做好風險控制、壞賬這些管控,重要的要從産品入手。

  主持人:因為看到你們的壞賬率非常低,2014年只有0.64%,這個差不多是其他銀行的一半,這個怎麼做到的呢?

  呂家進:可以説,與我們當前這樣一種産品的設計有關係。因為在這些地區提供的産品一定要強調額度要小、(貸款)獲得要及時,風險才能實現分散。

  還有一個是調查技術。郵政儲蓄銀行這樣一支團隊能夠深入到廣大的農村地區,到借款人的家裏,到借款人的生産場所做調查,做好調查。這一套調查技術也是其他一些商業銀行所比較感興趣的。

  再有一個,是與資訊技術有關係。現在,我們能夠把現代的移動互聯網的技術,以及基於大數據的這樣一些的風控技術,也都能夠在我們傳統的信貸調查基礎上進行應用。通過對這樣一些技術的應用,使我們對客戶風險程度的判斷能夠更加快捷,對客戶風險水準能夠更好地計量。再加上我們遍佈城鄉的網路和眾多的信貸人員,能夠及時去做好貸後的管理,建立起了銀行和借款人之間良好的溝通關係,長期的這樣一個協作關係,實現了借款人和銀行貸款人雙方的共贏。

  主持人:我們看到今年3月份的時候,銀監會當時是要求:在整個推動銀行業深層次的金融改革的過程當中,要更加支援整個農村金融,支援三農。您曾經也表示過,説農村金融這塊是一個非常大的掘金的市場。看到整個郵政儲蓄銀行一方面是您前面提到的在農村所有網點,還有就是物流的這個優勢,這是你們最大的優勢。所以,怎麼看把物流和現金流結合起來共同挖掘農村地區的市場呢?

  呂家進:農村市場確確實實是一片藍海。農村金融,現在諸多商業銀行都在紛紛地去開拓這個市場。但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總體上是供給不足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其他的商業銀行一道,包括農村信用社,來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來支援農村、農業以及農民的發展。

  這幾年來,我們和農村的郵政物流充分結合起來,共同地來做好農村市場的開發,實際上是形成了郵政的物流和郵政的金融,這樣一個相互促進、互補的優勢。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這樣一些平臺的搭建,構建一個開放的平臺,使網際網路金融和現在郵政物流結合起來,既解決了商品的基地,也帶來了一些郵政信件、快遞業務的發展,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

  主持人:比方説,在農村金融這個部分業務當中,對郵儲銀行而言,比方説像一些競爭的銀行,像農業銀行,像農信社等等,這個部分的競爭格局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呂家進:我們認為廣大的農村地區,總體上來講是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在當前,這幾家銀行應該聯起手來,更好維護農村金融市場的環境。

  主持人:您認為應該聯手?

  呂家進:聯手,維護這個市場競爭的環境和秩序,從社會誠信打造來入手,在金融産品的服務,在金融這些方案方面,大家能夠是相互借鑒,共同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當“平民銀行”遇到“雲”上的銀行

  解説:在農村金融的領域,當傳統銀行聯手之日尚未可見之時,網際網路銀行已經異軍突起,精準定位於農村的消費群體,其中網商銀行的運營思路就是:永遠不做20%的高價值用戶,將農村金融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當一直深耕在農村的郵儲銀行遇到跑在“雲”上的網際網路銀行時,如何看待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呢?

  主持人:看到一些像現在剛成立的網際網路銀行,像微眾銀行,像網商銀行,他們一家實體網點都沒有的,完全是虛擬網點這樣一個概念,現在像郵儲銀行也做這樣虛擬網點的佈局,郵儲銀行和他們做的有什麼不一樣?未來的差別差異是在哪?

  呂家進:傳統的商業銀行和新興的銀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新興的銀行無論是從移動支付這個渠道,還是從風險的管控,通過大數據進行處理的這樣一個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未來,應該説是要鞏固優勢,要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要有重大的突破,要儘快地來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做了新的IT規劃,我們這個新的IT規劃就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來解決我們對客戶的服務問題、風險的管控問題,來解決我們內部的流程優化問題。

  主持人:您前面説的要鞏固優勢,網點多還可以被理解為優勢嗎?

  呂家進:網點多,這是優勢。現在無論是城商行、股份制銀行都需要再擴展他們的網路,來解決他們的服務問題,網路銀行也在尋找線下的支援。可以説是,這幾大家的機構也線上下做一些佈局,因為線上線下是要結合的。

  主持人:劣勢方面呢?

  呂家進:劣勢就是説郵政儲蓄銀行如果不能把這些網點及時實現轉型,不能夠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就會是劣勢,如果結合起來就會是優勢。

  主持人:網際網路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的快速發展,其實他們打的也是普惠、草根這張牌,包括五家民營銀行的批復,所以能不能預測一下現在在普惠金融這塊,未來銀行業的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因為在今年兩會期間,已經有銀行行長表示説,現在可能傳統銀行已經成了弱勢群體。

  呂家進:銀行業的格局會發生一些變化,凡是屬於能夠及時採用新的技術、能夠及時管控自己的風險、能夠及時控制自己的財務成本的這些銀行,終究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在這些戰略定位、在這些策略管控方面,或許認識到位了,沒有落實到位的,那可能就會要出現一些變化。

  總的來講,傳統的商業銀行必須加快轉型,必須去適應利率市場化情況下網際網路金融這樣一種發展的需要,要把挑戰變為機遇,只有抓住了網際網路發展的機遇,才能夠一直健康發展下去。

  上市之路如何前行?

  主持人:説到整個銀行的發展,您也提過上市是一種必然選擇之路,其實看到幾大國有銀行,包括城市的商業銀行等等,都已經上市了,包括像有些銀行登陸了新三板這樣的資本市場,所以在整個上市之路,目前郵儲銀行的選擇和路徑會是怎麼樣的呢?

  呂家進:作為任何一家商業銀行,要發展成為一家全民的銀行,成為一個社會的銀行,就必須要成為一家上市的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組建初期,我們可以説是一個單獨股東。這樣一個治理結構,可以説是促進了郵政儲蓄銀行在成立之初的健康發展。也正是由於郵政儲蓄銀行目前這樣一個治理結構,使它保持了年均收入增幅在20%以上,保持了資産快速增長。也正是由於郵政儲蓄銀行每年形成的利潤,單一股東把這些利潤注入到銀行的資本,解決了資本的需求問題。

  但是我們也看到,郵政儲蓄銀行當前資産規模已經六萬多億了,資本金已經由銀行成立200億到現在2000多億了,再靠單一的營利這種內源性的資本補充已經難以為繼,我們也切實感受到需要加快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人,爭取發行上市。這項工作,可以説監管部門非常關注,社會也非常期待,我們正在做努力工作。

  主持人:現在有時間表嗎?

  呂家進:應該説我們積極在推進,這個是要根據市場的情況,根據監管的審批,有諸多因素。

  主持人:從郵儲銀行角度來講的話,在選擇戰略投資者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偏好?既可以豐富整個股東的結構,又可以保持一定的郵儲銀行特色不被影響到。

  呂家進:不少的境外機構和境內企業,都希望來投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這些現在的投資人之中,也有不少是國外的大銀行,也有不少是當前的新興經濟體,這些我們都非常歡迎,來形成股東結構新的優勢,來形成郵政儲蓄銀行新的競爭力。

  在網際網路企業之中,我們也確確實實感受到,郵政儲蓄銀行要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平臺,我們需要網際網路企業這樣的一些注資。目前和眾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交流,有的是希望借助於我們的實體網路,有的是看中我們的資金,有的是看中了我們的客戶優勢,我們想把這些優勢都要如何把它整合好,變成大家互利共盈的發展局面。

  主持人:所以現在郵儲銀行對於完全走向公開市場做好準備了嗎?您認為。

  呂家進:我們一直在做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