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降準釋放上萬億元流動性 央行啟動穩增長工具箱

  • 發佈時間:2015-04-20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一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後,央行再次啟用降準這個最重要的貨幣工具。繼今年2月5日啟動降準後,昨日央行宣佈自4月2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增速只有7%,經濟下行壓力仍大。據初步測算,央行此次降準大概能釋放資金1.5萬億元左右,有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業內專家表示,降準已經來了,未來的大招還看降息。

  著名經濟學家、萬博兄弟資産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降準1個百分點,是對3月份一系列糟糕數據的及時反映。雖談不上前瞻性,也算是亡羊補牢的果斷舉措,而且力度較大,“這是對通貨緊縮、局部經濟衰退、工業和地産投資下滑的必要舉措,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利於遏制經濟下行勢頭,有利於經濟觸底回穩。”

  最多釋放資金1.5萬億

  今年2月,央行近3年來首次進行全面降準,時隔兩個多月後,市場等來了第二波降準,但力度要勝於預期。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最近一次央行降低1個百分點的存準率發生在2008年11月,其後雖然經過多次上調與下調,但幅度均為0.5個百分點。

  為何央行此次降準力度較大?雖然目前實體經濟並未遭受如2008年那樣的衝擊,但運作過程中也面臨各種挑戰。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7.0%,增速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

  包括央行在內的多部委在3月均就實體經濟運作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密集的調研,無論是産業政策還是財金政策都是調研後所開出的依照現狀的“藥方”。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分析認為,如果再加上農信社、村鎮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的額外降準以及第三項降準,那麼,釋放的流動性規模或能達到1.5萬億。

  管清友説,經濟企穩的關鍵是基建企穩,但財政乏力,土地財政熄火,基建加碼只能靠貨幣寬鬆,但基建期限長,SLF(常備借貸便利)和MLF(中期借貸便利)這種小打小鬧肯是不行的,降準釋放的是長期流動性,正好做到期限匹配。因此,降準對應了穩增長的需求。

  數據不佳或是主因

  事實上,在一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前後,李克強總理頻繁問計宏觀經濟。4月17日,李克強總理前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考察,並在工商銀行主持召開了一場座談會。總理表示,實體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液,但光有肌體,沒有血液,經濟活不了。“金融和實體經濟應該互為依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目前,企業融資成本仍居高不下,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更是高達10%以上。數據表明,企業利潤目前平均只有5%。李克強總理在工行座談時提到,“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扣除財務費用之後(企業)不就成負增長的了嗎?”

  目前,實體經濟與GDP掛鉤最為緊密的工業增加值持續在7%左右徘徊,其中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而PPI連續37個月負增長。

  滕泰認為,這輪傳統製造業危機是二十年來最嚴重的,轉型是長期出路,能否儘快降低融資成本和稅費成本是關鍵。

  但自去年11月降息以來,市場利率並沒有出現下降,甚至在宣佈完降息後,市場利率卻出現上浮。自2014年4月開始外匯佔款已呈現負增長,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外匯佔款為負2521億。另外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11.6%,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説,降息利率上行説明:第一,流動性偏緊;第二,高存款準備金率之下,銀行資金成本居高難下,導致銀行新增負債成本超過工業企業利潤率,無法把貸款利率降到企業能承受的水準上。“目前銀行新增存款的資金成本均在5.2%左右,繳納高額存準後,成本已接近6%,導致信貸成本超過工業企業5%左右的利潤率。只有降準方能讓降息落到實處。”魯政委説。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降準和近期實體經濟數據偏弱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可以對衝資金外流、流動性收縮;另一方面有助於提高商業銀行流動性。

  央行降準仍注重結構

  央行表示,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援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援力度,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進行額外降準。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相對於“三農”以及小微方面額外降準,體現了對目前最薄弱環節的支援,也是對經濟結構調整更完善的支援。

  今年2月4日,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存準率為19.5%,而這次下調1個百分點,存準率還在18.5%以上。滕泰認為,中國不是美國、歐洲那樣的零利率,意味著有很大的降息空間;中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是發達國家5%左右的低水準,仍有很大的下調空間。

  管清友認為,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全球貿易增長裹足不前,各國央行爭相寬鬆。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太強,必然損及外需和經濟增長。從趨勢來看,人民幣資産收益率還是顯著高於境外,且多數資産還有政府擔保,風險溢價不大。因此,即使降準人民幣也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未來降低融資成本的要求還是很迫切的,未來貨幣政策大招還看降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