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 降準讓金融活水流向薄弱環節
- 發佈時間:2015-02-09 14:22:41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網財經2月9日訊(記者 胡愛善)2月4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中國人民銀行在這一日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年之計在於春”,央行此時推出“普降+定向”的降準策略,代表政府要把資金更多投向“三農”“小微”等經濟薄弱環節,為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夯實根基。
央行降準不改穩健基調
2015年伊始,全球主要經濟體通縮風險加劇,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多個國家紛紛採取貨幣寬鬆手段來刺激經濟增長。央行突然降準的消息也激發了市場的想像。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此次降准考量了多重因素,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首先,中國外匯佔款結束了多年來高速增長的態勢,近幾個月甚至出現了外匯佔款大幅縮水的罕見狀況。過去幾年,外匯佔款是中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一個重要渠道。隨著這一渠道的收窄,央行有必要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增加市場上的貨幣流動性,以提高銀行的放貸能力。
“此次降準主要為對衝外匯佔款減少的影響,以更有效地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而非政策走向全面寬鬆”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總體穩健、中性偏松的格局。
此外,近一段時間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重要經濟指標PMI指數、通脹率持續走低。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這需要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鬆緊適度,起到穩定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把金融活水引向經濟薄弱環節
此次降準有一大特點,就是普降和定向將降準相結合的方式。就是要把降準帶來的金融活水更多流向小微企業、三農等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這體現了中國政府穩增長、調結構、提品質的經濟思路。
農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中央政府一直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孔祥智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時表示,農業、農民缺乏資金在世界上是普遍現象,在中國這一問題尤其突出。過去幾年,政府已出臺一系列金融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農民拿到的貸款還是很少。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這次定向降準對“支農”、“支小”將發揮非常積極的作用,降低“三農”、“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貸款的可獲得性,促進包括新興業態中的“小微”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為老百姓創造就業機會。
解決小微企、三農融資難問題非一時之功,降準也非“萬能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此次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支援小微和三農等經濟薄弱環節的決心和意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