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稅收徵管法修訂案下半年有望審議

  • 發佈時間:2015-02-03 07:1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曉芬

  修法為直接向個人徵稅預留空間

  部委、金融機構涉稅資訊共用成爭議焦點

  2月3日,國務院法制辦結束《稅收徵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透露,修訂草案有望下半年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如此則自2008年啟動修法以來,“難産”達6年的新《稅收徵管法》將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專家稱,此次修法,為我國包括個人所得稅、房地産稅等直接向個人徵收的稅收改革預留空間,為我國由間接稅為主轉向直接稅為主的稅制格局改革鋪平道路。

  據介紹,此次向社會徵求意見後,國務院要與央行、銀監會、國土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等相關部委分別舉行座談,各個部門形成書面意見上報。《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最快今年6月份法律草案將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般要審議三次,如果順利,2016年新《稅收徵管法》有望通過實施。

  現行《稅收徵管法》于1993年開始實施,在1995年和2001年進行了部分修改,2008年國稅總局正式啟動修訂工作,至今已歷時6年。此次是國務院法制辦第二次就稅收徵管法的修改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我所知,在所有立法中,一個法律草案國務院兩次徵求意見,這是第一次。”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此外,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的立法規劃將《稅收徵管法》修訂等列入“一類項目”。專家指出,這些均體現出國務院法制辦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修改《稅收徵管法》的重視。

  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建立針對自然人的納稅識別號,自然人若存在欠稅不繳行為,將適用跟企業一樣的稅收強制措施。以前納稅主體更多是從事經營的企業。未來我國將逐漸從以間接稅為主轉變為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更多地向公民個人直接徵稅。劉劍文指出,“按照徵求意見稿,未來簽署交易合同、辦理駕照等需提供納稅人識別號,識別號具有像身份證號一樣的檢索功能,可以將公民在各個領域的資訊串聯起來。”

  記者獲悉,目前財稅系統已經組織人員進行研究論證,預計今年年底會初步形成相關的個稅改革方案。個稅改革將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要把所得綜合在一起計稅,需要將個人所得每年匯總以後確定適用稅率,還要考慮家庭因素進行扣除。此外房地産稅的立法也在加緊推進中,年內有望上會審議。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産稅是未來直接稅改革的重點,這次稅收徵管法修訂的重要目標就是為向自然人徵稅提供法律配套和保證。

  專家表示,未來要更多地向個人直接徵稅,首先需要能夠充分獲取個人資訊,包括個人財産資訊、交易資訊等。相關國家部委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這些資訊有所掌握。需要指出的是,自2008年以來,《稅收徵管法》啟動修訂已歷時六年卻依然“難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各方在“涉稅資訊共用”等問題上難以達成共識。

  涉稅資訊是稅收徵管的基礎,是稅務機關行使稅款確定、稅費徵繳、稅務處罰等職權的事實依據和證據來源。此次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部委、金融機構等第三方機構向稅務機關提供涉稅資訊。

  中國註冊稅務師協會副會長李林軍指出,“資訊獲取水準和應用水準不夠,尤其是稅務局無法獲取第三方資訊,這是稅收徵管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聯邦德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稅收識別號,通過資訊聯網掌握全國資訊。而丹麥作為高稅收、高福利國家,通過建立個人、企業、動産、不動産四大網路將全國的資訊聯網,稅收貢獻率高達95%以上。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熊偉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稅收徵管法修改通過的主要難點應該是涉稅資訊管理。納稅人在金融機構的賬號、存款總額、交易額超過5萬的交易資訊、重要財産收入情況都需與稅務機關分享,然而銀行有為儲戶保密的義務,如果資訊共用將會對個人財産安全、商業秘密等構成重大影響。”

  “稅務機關想達到的目的是便利執法,需要從納稅人以及第三方機構手中蒐集資訊,這可以理解。但是每一個措施的推進都要考慮另外一個主體的合理需求。”熊偉表示,“納稅人資訊被獲取後如何保護資訊、防止隱私洩露,在這方面稅收徵管法徵求意見稿基本沒有太多作為。”為儲戶保密,避免未來稅務機關對公民個人資訊和商業隱私的過度搜索,專家認為,應該構建一個第三方涉稅資訊的基本框架和工作機制,建立涉稅資訊的問責機制。記者 趙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