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能源大省GDP增速墊底 多地傍身國家戰略謀定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2-03 07:1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多地傍身國家戰略謀定轉型

  專家建議細化路徑 以防轉型再成“空口號”

  “資源詛咒”並不是新故事,但價格的斷崖式下跌卻讓能源大省不得不主動了起來。《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佈了2014年的“成績單”,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資源大省增速墊底,“轉型”成為這些省份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頭等大事,並且寄希望於傍身“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來謀求新的機遇。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包括山西在內的眾多省份已就産業轉型、結構調整談論多年,經濟下滑開始倒逼這些地方真正開始轉型。但是,今年煤炭、礦産等産業難有明顯好轉,資源大省轉型難度大,而且很多省經濟轉型依舊停留在概念上,對於新增長點的選擇並沒有很清晰的思路,要警惕一哄而上、同質化發展,防止轉型再成空口號。

  多個資源大省GDP增速墊底

  韓飛已經大半年沒有奔波于山西各大煤礦,這位40歲的煤炭經銷商如今主業是軍訓、拓展、學歷及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諮詢,“賣一噸煤賺的錢不到三塊,連一瓶飲料都買不起,有的企業甚至是産一噸煤虧20多塊錢,好多貿易商都轉行不幹了。”他説。

  據山西省發改委主任王賦在2015年兩會上所做的《山西省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4年全省煤炭全行業噸煤綜合售價343.16元,比上年下跌85.79元,下降20%。煤炭價格的“斷崖式跳水”,使得山西省去年的GDP僅增長4.9%,與預期目標9%相差了近一半,全國倒數第一。而在煤炭“黃金十年”(2001年至2011年)中“全省經濟增速最快”的呂梁市,2014年前三季度增速同比下降0.8%,省內墊底。

  這一切背後更大的壞消息在於,當“黑金”變成了“白菜”,山西這個全國最大的産煤省也在“資源詛咒”中越陷越深。“山西省煤炭年産量近10億噸,已經接近資源環境承載極限,煤炭快速擴張已近尾聲。”日前山西省統計局的一份報告對當前困境如此描述道。

  在過去的十年間,煤炭一直佔據著山西整個工業結構的半壁江山,再加上與煤炭密切相關的焦炭、冶金、電力,其經濟總量佔到整個山西的80%以上。而長時間、大規模、高強度的開採,造成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對水資源、土地、大氣環境等的破壞也非常嚴重。據中科院2014年發佈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顯示,山西可持續發展總能力在全國排第24位,環境支援系統排第27位,生存支援系統排第29位,環境問題較為嚴重。

  黑龍江、河北、內蒙古等資源大省有著同樣的遭遇。數據顯示,黑龍江2014年GDP增速為5.6%,僅高於山西,與8.5%的預期目標相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經濟發展中結構性、體制性和市場化程度等深層次矛盾仍比較突出,工業中能源工業比重過大,非公經濟比重較小。”在2015年黑龍江兩會上省長陸昊如此解釋增速下滑的原因。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十年能源工業佔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的最低比重是53.8%,最高時達到72.9%,而其中煤炭、石油佔了絕大部分江山。

  而“同病相憐”的河北、遼寧2014年的成績單也不好看,分別以5.8%和6.5%的GDP增速位列倒數第三、第四名。而內蒙古、寧夏、雲南等GDP增速也未達預期,雖然高於全國平均數,但與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卻大於上海、北京、浙江等省份。

  傍身國家戰略謀轉型

  在一片艱難的經濟態勢下,“轉型”成為資源大省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頭等大事。

  “大力推動煤炭革命,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做好非煤這篇大文章”。2015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規劃道。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提出,既要推動煤炭産業向“六型”(即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迴圈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走出一條“革命興煤”的新路子,又要圍繞“七大産業”(即文化旅遊、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走出“一煤獨大”的資源型經濟困局。

  2014年12月,山西省商務廳廳長孫躍進率領山西數十家企業開赴海口,“推銷”以山西老陳醋為代表的地域特色品牌産品。這一前所未有的舉動,無疑就非煤産業開始受重視的縮影。

  這種轉型模式在內蒙古、黑龍江等資源大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可見蹤跡。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將加快傳統産業新型化,推動煤炭生産企業與下游轉化企業深度合作、戰略重組,實施煤電、煤化聯合發展,提高煤炭就地加工轉化水準。同時,壯大現代服務業,提升農牧業産業化水準,搭建文化産業發展投融資平臺。

  與往年不同的是,他們此次更寄希望於傍身“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來謀求新的轉型機遇。雖然不屬於“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但山西省表示要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加大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産業轉移力度,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

  而內蒙古則提出,抓住京津冀産業轉移的機遇,在烏蘭察布、赤峰等地打造承接産業轉移基地、發展“飛地經濟”。進一步完善京蒙合作機制,加強蒙晉冀長城金三角合作區建設。積極推廣浙商産業園、鄂爾多斯市江蘇工業園等模式,打造高水準産業承接平臺。全年爭取引進國內(區外)到位資金5000億元左右。

  黑龍江2015年以貫徹“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加大鐵路、公路、口岸等互聯互通及電子口岸建設力度,推動跨境通關、港口和運輸便利化,加強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雲南省提出,要立足於雲南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對南亞、東南亞的輻射,發揮橋頭堡建設部際聯席會議作用。培育萬億元大能源産業,加快發展以能源生産、能源應用、能源裝備製造和能源服務為重點的大能源産業。

  同質化競爭轉型難度大

  事實上,“資源詛咒”並不是新故事,近些年包括山西在內的眾多省份不斷重復地研究轉型,但卻並不見成效。在産業轉型、結構調整談論多年之後,經濟下滑開始倒逼這些地方真正開始轉型。

  “以前各種資源産業情況好的時候,這些大省有錢的時候,轉型都是被動消極的,現在則是主動積極的,現實逼迫他們必須得這麼做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煤炭等資源産業難有明顯好轉,地方財政越來越困難,但培育足夠規模的非煤産業資本難以充分供給,目前轉型難度大,內蒙古、山西的風險最大。

  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測,2015年我國煤炭市場供求關係將逐步得到改善,但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供大於求的態勢還難以根本性改變,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煤炭行業經濟運作形勢依然嚴峻。而油氣、金屬、礦産等其他資源性産品2015年也是開年不利,延續2014年中的低迷態勢,跌跌不休,眾多機構預期今年大宗商品仍舊逃不脫命途多舛的週期。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型核心的問題是能源與非能源産業的結構如何調整,以及能源産業內部如何進行系統性規劃。但是,在他調查研究中,很多省依舊停留在概念上,“對於新增長點的選擇並沒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提出的轉型産業都大同小異,並未與自身的實際聯繫起來。比如很多煤炭大省都提出發展煤化工,可是在油氣價格這麼低的情況,煤化工能開工多少項目,能走多遠都很難説,現在就已經有企業出現問題。”

  以高新科技産業為例,目前很多地方紛紛表示要建“雲計算”中心。山西有關方面也曾表示,要從資源型産業向高新科技轉型,然而,“雲計算”最重要的前提是人才和技術,在這方面,至少目前的山西並無優勢。據媒體報道,山西最有可能興建“雲計算”中心的百度公司,受制于當地光纜網速不足而建設緩慢。

  “如果未來山西不改變政治生態環境,不重視科技學術等各方面人才的培養與招攬,山西經濟轉型的口號可能還是一句空話。”山西某民主黨派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