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央行應避免對局部流動性風險過多干預

  • 發佈時間:2014-12-23 11:35: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 2014年12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發佈《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5)》。報告指出,央行不應當過多、過廣地對局部流動性風險進行直接干預,以免金融風險救助産生道德風險,損害央行的信用獨立性。

  報告指出,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又是承接“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從國際角度看,全球經濟仍將在進一步分化中發展。美國經濟還將進一步復蘇,與此對應,美元走強將影響各國和地區的經濟走勢;歐元區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時日。特別是,地緣政策因素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將有助於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脹,這為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就國內而言,隨著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的下行、房地産市場的調整以及與之相關産業的二次調整,中國經濟運作有著較強的下行壓力,但GDP增長率仍將保持在7%,CPI增長率也將持續保持在低位。這表明,在“新常態”運作中,我國經濟增長率將在中高速區間展開,以利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效益提高,從而提高經濟運作的品質。在此背景下,不宜採取過於激進的擴張措施,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同時需要高度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首先,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應當更多地關注就業市場的變化,繼續實施維持M2增長率相對穩定的貨幣政策,在此基礎上,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在運用貨幣政策展開宏觀調控過程中,關注的重心應從短期金融穩定轉向長期金融穩定,不應當過多、過廣地對出現的局部流動性風險進行直接干預,以免金融風險救助産生道德風險,導致金融穩定對中國人民銀行過度依賴,損害央行的信用獨立性。

  最後,進一步落實金融改革的各項措施,積極推進我國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其中包括積極推進貨幣政策調控機制從直接的行政調控向間接的市場調控轉變、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完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和金融交易可兌換進程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