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絲電影”屢獲高票房引不同見解
- 發佈時間:2014-09-26 11:26:1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在第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上,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入圍多項提名,成為獲獎熱門影片。近年來,一些人氣偶像跨界執導影片,並以他們的粉絲為核心受眾的電影類型大受歡迎。
2011年暑期,楊冪主演的《孤島驚魂》上映並獲成功,被許多人稱為“粉絲電影”。而在剛過不久的暑期檔,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3》與韓寒的《後會無期》集中上映,分別以5.2億元和6.29億元的票房大獲成功,將“粉絲電影”又推向了高潮。
甘肅省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甘肅新銳兄弟文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國強接受採訪時表示,從《致青春》《小時代》到《後會無期》,雖然是演員、作家的電影處女秀,但三每人平均是很早成名的青年偶像,擁有數量巨大的粉絲群體,早已為他們後期贏得高票房提供了先決條件。
高國強表示,在大數據時代,導演通過網路技術和市場分析,掌握了粉絲的年齡、愛好和特定需求,以精準的定位取材來迎合受眾的觀影胃口,讓自己的産品適銷對路,這已經成為粉絲電影實現“低成本、高回報”的一條重要經驗。
但自誕生之日起,“粉絲電影”也飽受爭議。有人認為,粉絲電影重明星、輕品質,這種以明星效應、粉絲行銷為特色的産品很難走遠。
高國強等業界人士表示,“粉絲電影”的出現對華語電影發展有實驗性的探索意義,猶如華語電影這條大江大河裏的一朵浪花,是藝術的一種新嘗試,不妨以寬容的心態對待。
“這些電影也需要轉型,不僅要依靠明星效應,而且要有好劇本、好導演,才能持續推動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蘭州電影製片廠廠長石斌説,需要警醒的是,受資金、人才等因素影響,“粉絲電影”大多依賴明星效應,在劇本的挖掘和創意蒐集方面的能力有限,加之內地電影市場急功近利等思想,難免存在盲目效倣、跟風現象。
“粉絲電影是我國電影界的新氣象,生命力的持久性或許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它畢竟是我國電影快速發展中的一種創新和突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電影從業者在網路大數據時代下尋找市場機會帶來啟示。”石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