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信託黃金十年面臨拐點 兌付困難愈演愈烈

  • 發佈時間:2015-11-25 08:18: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信託公司“悶頭髮財”的好日子恐怕要告一段落了。

  一方面隨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越來越多的信託産品可能會面臨兌付困難。實際上,因為項目無法兌付,部分資管公司很難開展業務了,證券公司關停信託公司的股票投資系統介面,對信託公司的證券業務是個打擊。雪上加霜的是,銀行存貸比考核指標的取消,也將從源頭上降低信託通道産品的發行,降低信託公司作為通道的作用。在宏觀經濟增長換擋、資管競爭加劇、利率市場化深入和風控壓力上升的背景下,三季度信託五年來首次環比季度負增長,這可能意味著信託業的拐點正在來臨。

  風險暴露

  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于2013年發行的兩款信託産品:華澳-長盈36號山西斯瑞林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稱“長盈36號”)、華澳-長盈37號山西運城廣生堂項目集合信託計劃(簡稱“長盈37號”),於今年9月份到期,但至今沒有兌付。

  華澳信託官網顯示,“長盈36號”的推介期是從2013年8月27日到9月26日。信託規模1.9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9.5%—11%。信託資金用於年産30000噸生産線廠房建設、設備款及增加企業所需流動資金。“長盈37號”募集期為2013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信託規模1.9億元,預期收益率9%—10.5%。信託資金用於運城廣生堂直營店面擴張及向運城廣生堂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有消息稱,長盈36號、37號兩款産品的實際用資方近期資金鏈斷裂,華澳信託被牽連。

  中國證券報記者就長盈36號、37號兩款産品的兌付問題和風控問題等詢問華澳信託。華澳信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第一,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華澳信託為了支援長盈36號、37號産品的交易對手渡過難關,正協助其解決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在交易對手明確表示努力償還貸款本息的前提下,華澳信託正在積極幫助交易對手與各相關方商談解決方案。同時,華澳信託採取了必要措施保護投資人利益,目前投資人對進展情況表示滿意。

  第二,當前宏觀經濟處於調整期,華澳信託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重點關注工商企業類融資,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研究信託如何與消費金融和小微金融行業對接服務,研究創新業務如何服務中小企業;同時在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和監管政策的前提下,支援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為優質的基建投資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力爭為每一位委託人和受益人創造安全、穩健的投資收益。

  其中,針對政府融資平臺類項目,公司已完成了兩次風控制度的更新和調整,積極與財政實力強、稅收收入穩定、負債水準合理的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資平臺公司合作;同時在法律合規方面上加大合規性審查力度,確保項目合法合規,風險可控。

  在房地産類業務方面,公司以風險控制為第一要務,更新了相關的風險管理指引,謹慎開展此類業務。

  第三,在風險控制方面,首先,公司建立了更為嚴格的風控標準,在交易對手篩選、融資規模控制、抵質押物審查、增信措施補充上都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和制度約束,確保每個項目風險可控,近期補充完善了相關風控指引及相關要求。其次,公司從內部管控上做好流程管理,每個項目都需要經過更為嚴格的內部審查和審批流程才能進入發行階段。

  此外,雲南煤化13.05億元債務違約中,包括中信信託和中融信託的6.43億信託融資也面臨風險;甘肅信託(光大信託)-黃氏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建築裝飾城二期信託計劃到期未能兌付,鬧得沸沸颺颺……實際上,今年以來,信託業兌付頻頻拉響警報,多家信託公司陷入兌付漩渦。

  兌付難題

  相對而言,“華鑫信託融鑫源4號”的投資者是幸運的——延期三個月後,産品終被兌付。11月23日,華鑫信託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日該信託計劃的融資方已經全部還款,相關資金目前正在信託公司走分配程式。

  華鑫信託官網顯示,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于2013年8月6日成立,期限為24個月,共募集信託資金2億元。根據相關合同約定,該信託計劃項下還款義務人應於今年8月6日還款1.746億元,但截至11月16日,仍欠付1.626億元。11月16日下午,華鑫信託對該産品發佈公告表示,已成立領導協調小組,由公司高管帶領業務部門正在全力催收企業欠款。華鑫信託與廣發銀行、還款義務人等各方正協商解決方案,當周廣發銀行將與華鑫信託就相關事宜舉行高層會談。

  事實上,受宏觀經濟下行因素影響,近年來能源化工、房地産等信託傳統領域持續不景氣。因此,最近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信託公司的風險項目明顯增多。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3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有506個,比上季度末增加56個,規模達到10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51%,較上季度末環比增長4.74%。

  風險項目增多,意味著信託公司背負更多的兌付壓力,信託打破剛性兌付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對此,某信託公司總經理認為,目前信託公司對於産品剛兌問題,各家的態度和解決方式不盡相同,就其公司而言,當産品遇到兌付風險時,更側重於根據具體責任來判定處置辦法。他進一步解釋説,如果産品發生風險的原因在於信託公司,則由信託公司承擔風險後果;如果責任不在信託公司,則傾向於通過市場化處置方式解決。

  實際上,市場化處置風險項目正為監管機構所鼓勵。去年下發的“99號文”即強調信託公司“賣者盡責”的同時,提出要推進風險處置的市場化,要求信託公司探索抵押物處置、債務重組、外部接盤等審慎穩妥的市場化處置方式。不過,某資深信託業務人士則坦言,目前對於不少信託公司而言,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風險項目更多是被迫的。他説:“很多情況下,受信託公司自有資金流動性限制,加之不能通過募集新的信託計劃來兌付,所以只能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某中型信託公司風控部總經理亦認為,剛性兌付的存在有助於信託産品的銷售,也能夠促進信託公司規範展業,對於信託公司自身而言,打破剛兌的動力並不大。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風險項目的增多,信託公司背負的剛兌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這使得信託公司提高風控標準,收緊業務條線,融資類産品發行相當有限。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統計,今年三季度融資類信託規模和佔比均有所降低,具體而言三季度規模為4.11萬億元,較二季度減少了0.10萬億元,佔比從二季度的26.55%下降到三季度的26.31%。

  拐點或到來

  下午三點左右,上海某大型信託公司的信託經理劉毅(化名)仍在辦公室枯坐,無所事事。“我不是沒有項目,我談了很多項目,就是都談不成。”劉毅自我解嘲地説。

  他解釋,目前信託公司對於房地産項目都已經非常謹慎了,像萬達、綠地這樣的大型上市房企都在自己發行眾籌産品募集資金。這一方面是金融脫媒,另一方面也和銀行、信託公司等不再向房企提供融資有關。相比之下,地方融資平臺項目仍是各家信託公司都看好的,但這一塊但競爭太激烈。“大家都在搶這樣的項目,利率壓得很低。”劉毅説。

  風險事件的不斷暴露也意味著信託公司不得不用利潤來彌補虧空,這已經使得信託公司員工的收入出現下滑,離職潮隨之而來。

  信託行業的拐點似乎已經到來。中國信託業協會18日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産規模為15.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62%,較二季度15.87萬億元環比下降1.58%,為信託資産自2010年一季度來首次出現季度環比負增長。

  重壓之下,也倒逼信託公司開始向投資類業務轉型。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就有多家信託公司將權益類市場作為最為重要的戰略轉型方向,其原因之一就是這類産品沒有剛性兌付的“潛規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清理場外配資影響,目前不少信託公司的新增證券業務陷入停滯。11月23日,某證券信託經理透露,從9月份再次重拳出擊治理場外配資後,與其公司合作的券商就不再為新增證券信託産品的外部交易系統提供交易介面,因此其公司近幾個月幾乎沒有開展新的證券信託業務。另一位證券信託經理亦坦言,與其公司合作的券商要求,如果不接券商PB系統,就無法為新增證券信託産品提供交易介面,所以包括陽光私募業務在內,其公司的證券信託新增業務已經基本停滯。

  所謂PB業務,是指券商向對衝基金等高端機構客戶提供集中託管清算、後臺運營、研究支援、杠桿融資、證券拆借、資金募集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的統稱。根據監管部門此前規定,證券公司清理場外配資應當與客戶協商採取多種依法合規的承接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取消資訊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方式等方法處理。券商PB業務則被認為是一種合法交易方式。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儘管一些信託公司在9月就開始測試PB系統,但目前除少部分公司外,信託轉接PB系統進展較為緩慢,其原因則包括技術和利益兩方面因素。在技術方面,目前券商的PB系統技術水準不一,有些甚至難以滿足信託公司的交易、風控要求,加之各家券商的系統不一樣,相當於一個信託公司要面對十幾家的PB,無疑工作量巨大;而且系統調試涉及到券商、信託及投顧三方,調試過程較為複雜。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外,利益糾結也讓信託公司對PB系統顧慮重重。此前,某信託公司證券業務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券商本身有託管資格,具有清算能力,在證券業務方面具有優勢,現在交易再走券商的PB系統,使得私募基金來做信託産品的可能性更小了。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信託公司此前掌握著一些大型私募基金資源,但走了PB系統後項目的風控即被券商掌控,這樣每做一單就相當於給券商輸送一次私募客戶。

  傘形信託已經消失,單一結構化信託和管理型産業又要面臨介面之爭,證券信託該如何繼續,這讓很多信託業務人士頗為迷茫。一位不願具名的證券信託經理感慨:“沒有新業務可做,我們現在只能是等待,觀望。”另一家信託公司在去年開始大舉拓展證券業務,但在近期卻不得不調整業務方向開展此前甚少接觸的政信類業務,來穩定公司今年的經營業績。

  劉毅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單一結構化證券投資産品目前還在做。“換了一家小型券商,偷偷地做,優先劣後大概是1:2的比例。”他説。(高改芳 劉夏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