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信託注資120億設立保障基金 國家隊主導
- 發佈時間:2014-11-20 10:31:46 來源:生活報 責任編輯:孫毅
上證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實際資本金共計120億元,高於原先擬定的100億元,其中中融、平安、重慶和中信信託各出資15億元;中誠、中航信託各出資10億元;上海國際、中海、華寶、五礦、華能、中鐵、英大以及崑崙信託各出資5億元。
從背景看,14家信託公司以國家隊為主。有業內人士分析,一些實力強的公司希望提高佔股比例,爭奪話語權,但也有相關人士指出,保障基金應是政策性、公益性的,不能由股權大小來判定主導地位,應有監管層出面當好裁判員。
國家隊主導保障基金
信託業保障基金是中國信託業協會擬聯合各家信託公司,根據自願原則共同出資發起設立的公司,目的是建立信託行業有效化解和處置風險、維護穩健運作的長效機制,由信託業協會聯合各家信託公司根據自願原則共同出資,每家公司出資下限為1億元,可以以1億元整數倍增加,主要投資方向“主要限于銀行存款、購買政府債券、中央銀行債券(票據)、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貨幣市場基金”。
根據今年9月下發的《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信託業保障基金將完全實行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主要職責包括籌集、管理和運作基金,負責基金的保值增值;負責基金認購者的權益保護和基金的清算償付;執行基金認購規定,核查基金認購者的基金認購和基金使用者的基金使用、償還情況。
從本次參與注資的信託公司構成來看,幾乎都是行業翹楚,國有背景佔主導地位。一名信託業內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最初信託業協會與各家公司協商的是“自願認購”,參與認購的公司遠不止14家。
“此前從監管層有消息傳出來,認股多到一定比例的信託公司有權派駐董事,卻沒有明説這個比例是多少。不過,一些實力強的公司希望佔股比例高一些,期望在未來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另有信託人士指出,信託保障基金本身應帶有政策性、公益性的,以促進行業穩定健康發展為宗旨,不能完全按股權大小決定主導地位。
尚存不少爭議點
一旦徵求意見稿獲批落實,信託公司部分傳統業務必將受到影響,比如“信託公司按凈資産餘額的1%認購,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認購”勢必造成信託公司通道業務萎縮。
有信託人士坦言,目前通道費用僅為千分之五左右,若按照規定“資金信託按新發行金額的1%進行認購”,信託公司將沒有盈利空間可言,信託通道業務的比例將面臨進一步萎縮。這也造成徵求意見稿下發初期,引起部分信託公司反彈的主因。“目前銀監會採取折中的辦法只針對增量通道業務收取,而非存量業務。”
分析人士指出,監管層清理通道業務的決心雖好,但隨著資管政策的鬆綁,信託公司的通道業務早已開始向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轉移,保障基金很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這種轉移的現狀,信託業所管理的資産規模可能出現下行的局面。“對整個金融市場來説,沒有太大影響。”
同時,有信託公司總經理指出,信託保障基金的繳納有變相抬高融資成本的可能。
按照徵求意見稿,屬購買市場標準化産品的投資性資金信託的,基金由信託公司認購;屬融資性資金信託的,其基金由融資者認購,每只資金信託計劃發行終了時,繳入信託公司基金專戶,由信託公司按季向基金公司集中劃繳。
“若要求融資方認購該基金,將會直接抬高融資成本,進一步加大其負債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信託的競爭力。”該信託總經理説道,“屬投資性信託要由信託公司自己認購在實際操作時也會有偏差,信託公司的錢是向投資者募集的,這一部分很有可能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此外,資金信託發行時也需要信託公司先行墊付保障基金,等項目到期時信託公司才能拿回報酬。根據第三方公司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末,信託全行業凈資産規模為2882.43億元,按此計算,信託公司僅此項認購的基金將接近30億元,而資金信託計劃認購的金額甚至可達上千億元,對信託公司尤其是股東背景不強的公司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目前針對信託公司申請使用基金的相關條例還存在一些爭議,包括缺乏對風險的標準認定,這與每家信託公司特徵迥異有關。”有參與制定徵求意見稿的信託人士如此表示。
“此外,保障基金是信託行業的最後保障,若真出了風險項目,也是由信託公司自己首先出面解決,其次是股東,然後監管層,最後才是保障基金。”有信託公司人士建議,“目前內部討論也在討論是否儘快明確信託公司評級,劃分哪一類信託公司使用基金的條件和許可權,不要使用‘經營管理正常,資産實力較強’等模糊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