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信託 > 正文

字號:  

信託資金首現月度負增長

  • 發佈時間:2014-08-28 07:11: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周宇寧  責任編輯:孫毅

  股市輸血系列之三

  收益與風險偏離加大 資金被資管、股市分流

  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信託資産規模較上月下降2400萬元,為“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過去熱衷購買固定收益類信託的投資者都開始尋求其他理財渠道。業內人士認為,信託行業長期以來的“剛性兌付”使得無風險利率畸高,扭曲了資本市場的風險定價體系。隨著信託逐漸打破剛兌,未來資金流向或更加理性化、市場化。

  流向1 :剛兌打破後回流股市

  除了被同質化的資管産品分流以外,信託資金也有回流股市的跡象。

  用益信託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發行的集合信託産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88%,在信託風險整體上行的背景下,僅比去年同期上行了10個基點。而在股市復蘇的背景下,部分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開始棄信託、投股市。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楊文斌指出,隨著信託剛性兌付的逐漸打破,“未來一段時間信託的錢主要將流向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對衝基金市場、VC/PE 基金市場以及各類的現金管理工具。其中股市可能是未來幾年應戰略性重視的領域,過去它受信託的擠壓最直接,因此當‘緊箍咒’去掉後,其恢復的力度也應該會很大。”

  不過,阿拉丁財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孟雷指出,剛性兌付打破後,資金流出信託行業應該會是一個短期局部現象。因為信託本身是低風險産品,股票、基金不可能完全替代信託在資産配置中的位置。而且從7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我國經濟表現出增長動能不足的跡象,因此投資者也要關注股市的潛在風險。

   流向2:國債、定存重受青睞

  超日債開啟固定收益類産品的違約元年以後,過去的“高富帥”信託産品在“剛性兌付終將打破”的預期之下,再加上其年化收益率上漲空間有限,魅力也隨之大打折扣。

  廣州投資者王先生(化名)過去幾年間的主要理財渠道是購買信託,直至在中誠的“誠至金開2號”中踩雷。王先生於2011年購買了300萬元的誠至金開2號信託計劃,本應於今年7月26日到期。但中誠信託一紙延期公告卻打破了投資者如期收回本息的希望,投資者被套的13億元本金至今仍然“生死未卜”。

  “經過這件事,以後都不敢買信託了。有錢寧願去存定期、買國債。”王先生表示。

  事實上,信託“剛性兌付”打破的預期使得不少投資者在面對所謂固定收益産品時更趨謹慎,像王先生一樣風險偏好開始下降的投資者不在少數。

  啟元財富投資分析總監認為,從2013年開始,整個固定收益産品大類的收益率空間一直在壓縮。與此同時,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固收類産品的信用風險有所加大。因此,“固定收益類産品的收益和風險偏離加大,配置的性價比跟前幾年相比有所下降。

  流向3:資管項目“接棒”

  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託業管理的信託資産總規模為12.48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但從增長速度來看卻連續放緩,第二季度信託規模環比增長6.40%,與第一季度的7.52%相比回落1.12個百分點。而6月當月信託資産規模更是較上月下降了2400萬元,為“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資管産品“接棒”分流了不少信託資金。記者看到,在不少過去以代銷信託為主的第三方理財公司,現在資管産品已佔了半壁江山。分析人士指出,在銀監會凈資本管理辦法、99號文等多重約束之下,“信託項目資管化”已成了行業通道創新的常見手段。另一方面,由於資管通道費用更低、資質審查相對寬鬆,也促使不少融資方轉投資管。基金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5月底,基金子公司67家,資管規模達1.6萬億元。而中證協的相關數據也顯示,券商資管在今年上半年已突破6萬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