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石臼街道津海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在做手工。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未來5年,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規範發展,養老金融産品更加豐富,對銀發經濟、健康和養老産業的金融支援力度持續加大,更好滿足養老金融需求。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銀發群體在養老方面有哪些現實需求?銀行業保險業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養老金融還有哪些發展空間?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金融産品持續豐富
《指導意見》提出,養老金融要健全體系、增進福祉,積極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要求。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支援具有養老屬性的儲蓄、理財、保險等産品發展。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已有超過6000萬人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有研究機構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購買的儲蓄、理財、基金和保險産品總數已經超過740個。
作為國內較早推出養老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中信銀行圍繞客戶全生命週期養老需求,于2022年搭建了“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構建起“一個賬戶、一套産品、一個賬本、一套服務、一支隊伍、一個平臺”六大養老業務支撐,其中養老賬本用戶已突破360萬戶。2023年,中信銀行推出“平衡收支、預防風險、規劃養老、長錢投資”的“三分四步”全生命週期財務規劃法。與此同時,中信銀行借助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打造了數字人財富顧問“小信”,並創新推出手機銀行客戶“資産負債表”,為長壽時代居民財務規劃提供了新的服務方式。中信銀行行長劉成認為,養老金融服務全客群、新産業,為商業銀行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增量空間。養老金融包括養老金金融、養老産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三大領域,其中,養老金金融在滿足個人客戶養老儲備需求的同時,可為資本市場匯聚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也有助於商業銀行更好地管理資産負債期限結構。
我國目前已有10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2023年底,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強調了養老保險公司聚焦養老金融主業的發展定位和總體要求,推動養老保險機構聚焦主業,更好參與和服務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來自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為社保基金、3萬餘家企業、33個職業年金統籌區提供養老金管理服務,管理養老金規模超1.7萬億元。為滿足中小企業需求,公司與多家商業銀行合作開發了10款標準企業年金集合計劃産品,並持續通過政策引導、行銷推動、區域試點等方式推動企業年金進一步擴面提速。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中國人壽養老險公司董事長王軍輝認為,在養老金管理方面,保險業較強的跨週期資産管理能力與養老金投資的長期目標高度匹配,在一二三支柱制度化的養老金積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養老金積累效應依賴於時間和複利兩個因素。對個人來説,要儘早進行以養老為目的、持續的儲蓄和投資,越早越從容。同時,把養老金賬戶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發揮複利的威力,取得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養老服務不斷擴圍
《指導意見》提出,探索包含長期護理服務、健康管理服務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支援保險機構以適當方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實現長期護理、風險保障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服務有效銜接。推動金融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務體驗。
從2016年開始,長期護理保險在多個城市試點,由當地醫療保障局主導,保險公司具體執行經辦,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水準和參保人不同需求,採用從醫保基金、企業、個人渠道進行多元化籌資的模式推進。據愛心人壽長護險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愛心人壽經辦北京市石景山區9個街道中的5個街道的長護險。截至2024年4月底,愛心人壽經辦累計諮詢2.6萬次,累計服務待遇享受人數2700余人,累計支付基金超過9500萬元。在護理人員培訓方面,試點擴大後累計組織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線上、線下培訓會67場,簽約服務55家機構。
5月20日,愛心人壽發佈“守護神愛無憂防癌健康管理計劃”。愛心人壽常務副總經理左烈表示,該健康管理計劃既滿足被保險人長期健康管理的需要,又能夠在其不幸罹患癌症時為被保險人提供治療金,起到保險杠桿的作用,為患者解除治療之憂。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該健康管理計劃重在健康管理前置,包括定期篩查及持續的健康管理措施,以降低被保險人患癌概率,減輕治療負擔。與此同時,投保年齡放寬到75歲,打破高齡老人“無保可投”的困境,為被保險人提供管理式醫療服務,真正實現風險減量。
作為養老服務的重要一環,養老金融服務是促進銀發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興業銀行早在2012年就率先推出養老金融綜合服務方案“安愉人生”,經過10餘年深耕,目前已形成以“專屬服務、薪酬規劃、增值權益、活動平臺”為支撐的“安愉人生”養老金融生態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服務老年客戶已超2400萬戶。線上下,興業銀行持續提升網點軟硬體的適老服務水準,多數網點設置了無障礙坡道、無障礙機動車停車位、緊急呼叫按鈕、應急求助電話等便老敬老設施,在廳堂智慧一體化系統設置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取號”功能,為老年客戶開闢“綠色通道”。線上上,打造手機銀行“安愉版”,形成“視”“聽”“觸”多感交互的陪伴式體驗。興業銀行零售平臺部負責人表示,未來,興業銀行將繼續發揮養老金融專業優勢,全力構建涵蓋養老金金融、服務金融、産業金融的綜合化服務體系,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創新發展仍有空間
《指導意見》提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要堅持差異化市場定位,圍繞“五篇大文章”探索創新,努力形成具有比較優勢的業務模式。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各類商業養老保險産品,積極推進健康保險發展,有效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
劉成認為,商業銀行養老金融大文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是要重視頂層設計,養老金融跨週期經營、跨部門協作、跨産品配置、跨渠道服務,需要建立頂層橫向聯繫機制,為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提供組織保障;二是要保持戰略定力,發展養老金融要具備長期主義的心態,要持續推進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同時加強居民養老意識的培育。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中信銀行依託中信集團協同力量,在産品創新、綜合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探索打造“財富”“健康”“醫養”“長壽”的養老金融服務閉環。其中,養老産業金融作為共建養老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的重要領域,中信銀行也將在多個方面積極探索服務模式:一是積極佈局老齡化程度高、社會養老服務需求量大的區域和領域;二是加大支援養老産業與金融産品的聯動;三是加強對養老産業的綜合金融服務勢能。
今年年初,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專門撰文總結泰康在養老金融領域的佈局,提出從傳統壽險業“支付+投資”的二維結構模式轉型為“支付+服務+投資”的三維結構模式。陳東升認為,一方面要打造最佳最優籌資模式,提高健康和養老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建設覆蓋全生命週期的、一站式的高品質醫養康寧服務體系,形成從籌資到服務、從投資到支付的大健康産業生態體系的大閉環。
截至2023年底,泰康養老總資産突破1000億元,成為首家總資産邁進千億元的養老保險公司。近年來,泰康養老將服務領域從企業擴展至職工及其家屬,實現了從企業端到個人端的服務延伸,創新推出了職域服務模式,為企業及職工提供所有長期保障方案。
據泰康養老首席職域業務執行官梁循標介紹,職域業務在幫助企業在不增加財務負擔的情況下,給職工提供更好的保險保障。職工則可以通過持續精簡的交易環節以及不斷壓降的交易成本,獲得價格更合理、品質更上乘的醫養保險服務,減輕職工自己挑選、比較保險産品的壓力。職域服務模式帶給泰康養老的優勢也很明顯,一方面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獲得了高品質客戶的青睞,增強了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面向企業職工提供集中式服務,保險公司可以大大提升服務的有效性。 (經濟日報記者 于 泳)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