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1元硬幣化"北方推廣不易 北方人愛把硬幣存家中

  • 發佈時間:2016-03-15 08:38:4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程婕  責任編輯:孫朋浩

1元紙幣從今年起將逐步退出流通市場

  今後在市場上,1元紙幣會越來越少,而1元硬幣將越來越多。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近日發佈通知:繼1角、5角券硬幣化之後,2016年山東省將在部分地市啟動實施“1元券硬幣化工程”,即自2016年1月1日起,率先在山東省內青島、棗莊、濟寧、臨沂、日照5個城市進行試點,停止向商業銀行投放1元券紙幣,轉由硬幣替代,並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選取煙臺、泰安、威海、菏澤四市作為1元券硬幣化備選城市。2016年起,試點城市流通1元紙幣在經過消化後會轉為殘損幣進行銷毀,並逐步退出流通市場。

  動態

  “1元硬幣化”沒有時間表

  我國貨幣市場上目前流通的1元紙幣多數為第五套人民幣1元紙幣,自2004年7月30日起,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主色調為橄欖綠色。

  已經擁有近12年曆史的1元紙幣到底會在多長時間內退出流通呢?全國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1元硬幣化並不是僅在山東省實施,而是全國性的統一安排,將逐步在各地推廣。不過目前推廣還沒有時間表,會根據試點情況進行。

  業內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1元硬幣化”會有一個很長的過渡期,其間並不會影響1元紙幣的正常流通,銀行櫃檯提供的1元錢也不會馬上完全都變成硬幣。從以往的經驗來看,2元紙幣退出流通,用了近10年的時間。1角、5角等紙幣雖然已實現“硬幣化”了,但市面上還是能看到1角、5角紙幣。

  分析

  硬幣更方便公眾生活使用

  為何要實施“1元硬幣化”呢?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方面表示,在發達國家,小面額貨幣都是採用硬幣制,而我國長期採用硬幣和紙鈔同時流通的混合模式。小面額貨幣硬幣化是完善中國貨幣流通體制,與國際貨幣流通體系接軌的客觀需要。

  據介紹,硬幣有四大方面優點:第一,流通壽命遠遠高於紙鈔。1枚現代技術條件製造的標準機制硬幣,流通次數可達3萬次,流通時間平均30年,而1張紙幣平均流通300次,僅是硬幣壽命的1/100。同為1元面額的硬幣和紙幣20年投入使用的綜合成本之比約為1:15。

  第二,1元硬幣的投放有利於自動售貨機、停車場自動收費機、地鐵和公交自動售票機的推廣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眾生活。

  第三,有利於凈化現金流通環境,減少病菌傳播。許多疾病是通過紙鈔為媒介傳播的。相關調查顯示,一張八成新的1元紙幣上,能查到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B型肝炎病毒、淋球菌等,每張紙幣平均攜帶的病菌可達120萬個。與鈔票頻繁接觸的工作人員如收銀員、出納員等工作一小時之後,手上的病菌量竟達300多萬個。調查發現,這些人肝炎感染率要比其他人高出6倍。北京化工大學對北京市人民幣污染狀況調查發現,不同的錢幣上細菌數差異很大。一張1元紙幣最乾淨的有2600個細菌,最臟的細菌數為180萬個。而10元紙幣整體要比1元攜帶的細菌數少,因為鈔票面值越大流通機會越少,沾染細菌數也較少。

  硬幣的情況就比紙鈔好得多。硬幣可以通過多種措施進行挑殘、清洗、消毒,然後重新投入市場。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紙幣容易被人寫寫畫畫,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小面額紙幣傳播反動言論,而硬幣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第四,硬幣還有利於節約自然資源。保護了製造紙鈔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資源,而且幾十年後金屬仍可收回重鑄,其原有的價值損失不多。

  追訪

  全國三家造幣廠兩家在南方

  幾年前,網上就開始流傳一個説法,北方人偏愛紙幣,南方人偏愛硬幣。有人提出,這與南方氣候潮濕有關。1元的紙幣易受潮,拿在手裏濕乎乎的,容易臟。北方氣候乾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北方內陸城市喜歡用紙幣,使用硬幣的數量明顯小于南方沿海城市。當然,這也可能與北方零售業發展水準不及南方有關。

  也有網友説,北方山地比南方多,尤其是很多小城市距離山區較近。所以,紙幣在北方的運輸比硬幣便利很多,硬幣雖然耐磨損、乾淨,但硬幣的重量使其不方便在多山地的地區使用。

  北青報記者從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網站上了解到,我國有6家印鈔企業,分佈于成都、北京、上海、西安、石家莊、南昌。而造幣廠只有3家,分別位於南京、上海和瀋陽。有網友認為,3家造幣廠有兩家位於長江三角洲,所以硬幣在長江三角洲等南方地區更加流行。

  調查

  北方人愛把硬幣存在家裏

  從權威部門的數據來看,北京地區的市民的確不太愛用硬幣。據央行營業管理部有關人士介紹,2011年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北京地區44.3%的公眾家中積存硬幣100枚以上,22%的公眾家中積存硬幣300枚以上。 有關部門希望用硬幣兌換自助服務網路激活市民家中“沉睡”的硬幣。早在2013年12月,首批42台自助硬幣兌換機在北京市多個地區“上崗”,硬幣兌換自助服務網路初步建成。直至目前,硬幣兌換機已經增加到50多臺,實現了在超市、地鐵站等銀行營業網點之外的社會場所布放硬幣兌換機。

  兩年前,媒體報道,鄭州整個公交系統投幣人次佔總運量的四成多。其中,硬幣的使用,只佔到投幣人次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説,坐公交的每10個人中,只有1個用的是硬幣。實際上,本次試點的山東省是國內硬幣使用最不廣泛的地區之一。多年前,央行濟南分行曾在1年內投放34車皮1元硬幣,但山東全省還是奇缺硬幣。這些都成為北方人不愛用硬幣的佐證。

  對於市民來講,把不愛用的硬幣扔進存錢罐藏在家裏,對自己的生活可能沒太大影響。可放眼到全國,就會使得央行投入市場的硬幣很難回籠。據報道,儘管國家近年來不斷提高鑄幣量,但一些地區仍經常出現“硬幣荒”現象,導致大量交易無法進行。

  “目前揚州市場上流通的1元紙幣,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山東、北京等北方地區,這些地區比較習慣使用1元紙幣,而揚州市場則基本投放的都是1元的硬幣,揚州市民也比較習慣使用硬幣。”日前,揚州市人行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媒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