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突然打不通?小心銀行卡被盜刷
- 發佈時間:2015-05-22 15:27: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買資訊 A 從網上結識“供料”(販賣公民個人資訊)的人群,獲取受害人“四大件”(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密碼) 公民個人資訊如何洩露: 1.利用銀行卡號生成軟體一次性生成100-200萬張銀行卡號,利用駭客軟體進行數據撞庫比對,一天可以比對3-5萬條,獲取銀行卡密碼10-15個。 2.銀行客服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客戶的銀行卡號在網上進行兜售獲利。
盜刷(轉) D 1.獲取受害人銀行卡密碼後,通過網銀轉賬方式將受害人賬戶上的資金轉走。 2.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把受害人賬戶上的資金通過購物或小額支付等方式盜刷。 3.截獲的短信等動態驗證碼資訊,在沒有銀行卡密碼或網銀支付密碼的情況下也能將受害人賬戶上的資金轉出。 4.安排人員到外省“下料”(從ATM機上將錢取出)。
如果你認為你的銀行卡在身上,身份證也在身上,取款密碼也沒洩露,錢存在銀行就高枕無憂了,那就錯了。近日,湖北發生多起受害人在銀行卡並未離身、密碼無他人知曉的情況下,卡內資金被他人盜刷的案件。
犯罪分子使用的方法是“補卡截碼”,先利用偽造的身份證,到通訊運營商網點補辦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把機主的手機“廢”了,然後重設網銀交易密碼,利用所截獲的短信等動態驗證碼資訊將用戶銀行卡裏的資金轉走。這種新型犯罪手法讓人防不勝防。
警方提醒説,除了故障因素外,如果你的手機使用中出現長時間沒信號或無法使用的情況,就要警惕是否被他人補辦了自己的手機卡。如果更換手機號,一定要及時解綁相關的銀行卡。
“補卡截碼”犯罪流程
B
1.製作受害人假身份證。
2.組織補卡者持假身份證到通訊運營網點惡意補辦手機卡。
截碼
C
補卡後重置受害人的網銀登錄密碼,輕鬆將受害人的銀行卡資金盜走,還不會引起受害人的警覺。
近日,湖北荊州的何先生發現,自己銀行卡裏的錢無故少了3萬多元。何先生一頭霧水,銀行卡、身份證、手機都在自己身上,錢怎麼會“不翼而飛”呢?
案發:
卡在身上密碼未洩露錢卻不見了
何先生表示,當晚他的手機出了些問題,無法撥打電話。因為自己的手機和銀行卡綁定,並開通了網銀,何先生馬上意識到,資金可能有風險,他趕緊去查詢自己的賬戶,發現少了幾萬元後,立即報了警。
何先生隨後趕往通訊運營商營業廳,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手機卡于當晚補辦過。何先生又找到開戶行討説法,銀行告訴他錢是在廣州一ATM機上被人持卡輸入密碼正常取走的,然而何先生本人一直待在荊州,根本沒到過廣州。
此後幾天,長港路派出所連續接到8起受害人報警,受害每人平均稱在銀行卡並未離身、密碼並未透露給他人的情況下,銀行卡內資金被他人盜刷,最大的一筆金額是8萬元。報案人曹先生稱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都在身上,但賬戶中的8萬多元卻憑空蒸發了,他列印流水單發現,這8萬多元涉及57筆交易,包括百度錢包、京東購物等。
警方:
“補卡截碼”先“廢”手機再取錢
銀行卡在身上,密碼也沒有外泄,錢怎麼丟的?民警也一頭霧水。因多名受害人都反映自己的手機出現過打不通、無法撥出電話等情況,警方判斷,問題可能就出在手機上。
警方調查發現,何先生、曹先生的手機卡在案發當天都被補辦過,並且補卡的人使用的是假身份證。沒想到僅過了十多天,受害人曹先生又來報警,稱自己的手機卡又被補辦了。
警方前往通訊運營商營業廳調查發現,這次曹先生的卡是在松滋縣的一個營業廳補辦的,前來補辦卡的是一對男女。經辨別,這次他們使用的身份證也是假的,身份證上的資訊是曹先生的,但照片卻是犯罪嫌疑人的。警方最終將其中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代某抓獲。
荊州市開發區長港路派出所所長羅海林介紹説,盜刷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把儲戶賬戶上的資金通過購物或小額支付等方式盜刷,另一種是獲取儲戶銀行卡密碼後,通過網銀轉賬方式把錢轉走。
警方介紹説,這是一起新型的信用卡詐騙案,其犯罪手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四個字,即“補卡截碼”。所謂“補卡”,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偽造的受害人身份證,到通訊運營網點補辦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所謂“截碼”,就是犯罪嫌疑人補卡成功以後,在盜刷、盜轉受害人銀行卡時,利用所截獲的短信等動態驗證碼資訊,在沒有銀行卡密碼或網銀支付密碼的情況下也能將錢轉出。
犯罪嫌疑人:
盜刷團夥形成完整的犯罪鏈
警方調查發現,該犯罪團夥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犯罪鏈。2015年3月1日-4月5日,專案組將代某團夥6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供料”、“洗料”的上、下線也被一網打盡。
本案中,犯罪團夥在網際網路上勾結,由深圳、海南嫌疑人提供了儲戶信用卡“四大件”,即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密碼等資訊。之後,嫌疑人代某利用這些個人資訊找人製作受害人假身份證,然後組織補卡者持假身份證到通訊運營網點惡意補卡。補卡成功之後,第三個團夥負責將銀行卡內資金盜刷、盜轉。
該犯罪團夥還有人專門負責獲取他人的銀行卡號,主要途徑有以下兩條:其一是由一名駭客在駭客網站上下載一個銀行卡號生成器,所生成的銀行卡號,有些是真實存在的,有些是虛擬的。然後,駭客請人在網上為他量身定做一個撞庫軟體,用於猜測用戶的取款密碼,如果猜對了,就能登錄別人網銀,獲取儲戶的個人資訊及銀行卡密碼。其二,深圳某銀行的一個客服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將客戶的銀行卡號賣給外人,從中獲利。
既然已獲知儲戶的個人資訊,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去營業廳補辦受害人的手機卡呢?辦案民警瞿佳説,因為補辦了手機卡後,犯罪分子就可以重置用戶的網銀登錄密碼,輕鬆將用戶的銀行卡資金盜走,還不會引起用戶的警覺。
通過這种先補卡,然後重設網銀登錄密碼的方式,代某等人一週內作案4起,盜走儲戶銀行卡內50多萬元。
電信和銀行對網路犯罪要更警惕
主犯稱通信運營商把關不嚴
犯罪嫌疑人代某對警方表示,“如果説通訊運營商嚴格把關的話,這個事情我肯定做不了的,補不了(卡)我怎麼做這個事”。
電信運營商的漏洞導致犯罪分子順利補辦手機卡從而盜刷銀行卡,而銀行系統監守自盜使得公民資訊被惡意販賣。犯罪分子甚至都互不相識就可以充分合作,通過網路盜取他人鉅額錢財,這是當前網際網路時代新的犯罪形式。
不過網際網路時代一個更重要的特徵就是無論在網上做什麼,都會留下蛛絲馬跡,警方也正是通過網際網路手段成功破獲這起案件。
這個案件給我們帶來的另外一個警示就是,那些掌握了大量用戶資訊的電信、銀行機構,在網際網路時代要對網路犯罪更加警惕,防範各種可能的資訊漏洞,從而有效保障公民的資訊安全。
市民從這類案件能得到哪些提醒
手機突然無法使用要警惕
據荊州警方介紹,這種新型犯罪手法十分隱蔽,今年以來他們已經偵破“補卡截碼”系列案件10起,涉案金額達100萬元。很多用戶一開始發現手機無法接聽,還以為是手機出了問題,沒太留意,等到去銀行查詢餘額時,發現錢已經被轉走。
警方提醒,身份證號和手機號一定要保管好。如果手機使用中出現長時間沒信號或無法使用時,要警惕是否被他人補辦了自己的手機卡,也就是手機被“廢”。開通網銀的賬戶,最好不要有大額存款,一旦發現手機卡被複製、被挂失要立即報警,如果更換手機號,一定要及時解綁相關的銀行卡。
儘快用晶片卡替代磁條卡
公安部門建議,市民應儘快用晶片卡替代磁條卡。
晶片卡的資訊記錄呈動態化,每次交易都有不同校驗值,難被複製,安全系數更高。目前磁條卡存量巨大,各大銀行短時間內難以完成換卡工作,故持卡人可主動前往銀行網點辦理更換手續。
遭盜刷後快到ATM取款存證
警方建議市民注意保護個人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手機號碼以及銀行卡卡號、有效期等資訊。不要相信任何非正規渠道發佈的代辦信用卡、提高信用卡額度等廣告,如需服務應到銀行網點或撥打銀行官方客服電話辦理。
一旦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市民應立刻前往附近的ATM機取款,以證明銀行卡當時正由自己保管。然後,辦理停卡手續,前往銀行獲取消費明細並及時報警,以便於警方開展後續偵查工作。據央視、《廣州日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