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萬大學生畢業 就業吐槽在社交媒體上刷屏
- 發佈時間:2015-06-18 07:05: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教育部發佈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749萬左右,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在這個畢業生規模創下歷史上新高的畢業季,就業吐槽在微網志、微信等社交媒體火爆刷屏。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對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等新聞熱詞的監測統計,相關輿情資訊達到507.82萬條,其中微網志、微信等資訊量最多,有近500萬條,佔到輿情總量的96.6%。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使用人群,大多數青年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形勢嚴峻。
畢業生留在一線城市的難度更大
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壓力也隨之越來越大。中國青年報記者梳理髮現,2007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為495萬人;到了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增至630萬人。從2011年開始,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規模以每年近30萬人的數量增長,2013年為699萬人,2014年為727萬人,今年將達749萬人。
伴隨高校畢業生人數“水漲船高”,留在國內一線、二線城市工作、生活的門檻進一步提高了。據財新等媒體報道,有關部門縮減了2015年度高校畢業生進京落戶的計劃指標,各中央單位在2014年基礎上指標壓縮17%;畢業生進京落戶條件比以往更加嚴格,並實施違規責任追究制等。
部分應屆畢業生還反映,稱已簽訂就業協議的國企以無法解決北京戶口為由,要解除就業協議。引起應屆畢業生不滿的是,某一線城市對市屬用人單位引進落戶的應屆畢業生提出年齡限制,要求畢業當年本科生不超過24歲、碩士生不超過27歲、博士生不超過35歲。
再來看近5年房價的上漲速度。中國房産資訊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一線城市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的均價分別為,北京20328元、上海22261元、廣州11579元、深圳20596元。
到了2014年,有關仲介機構數據顯示,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5286元/平方米;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26894元/平方米,廣州、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均價分別為15007元/平方米和23973元/平方米。
國內一線、二線城市高門檻、高房價、高房租的“三高”壓力令大學畢業生對這裡“望而卻步”。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在互動空間上有28.6%的人認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國內某教育協會秘書長向本報記者透露,連他們這類仲介組織都有很多人求著給孩子的就業協議蓋章。有的家長就説,幫忙蓋章先交差,畢業後來不來就業是另外一回事。
要辨證地看待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象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畢竟是少數。有的網友認為,大部分高校畢業生還是要進入用人單位工作,急需解決的是這部分人的就業問題。
當下,國內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感到就業難,另一方面企業與用人單位卻普遍招不到想要的人,高校畢業生規模與社會用人需求出現結構性矛盾。
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認為,要辨證地看待。對於現在社會上動不動就以“就業難”來否定高等教育發展的成績,瞿振元表示有失偏頗。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高校數量較少,主要是由現在的985、211大學以及部分省屬高校承擔了人才的培養任務,畢業生就業問題不是很突出。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後,畢業生“就業難”現象集中出現在部分新建高校群體中。
瞿振元説,這部分高校的學生,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可能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走向社會就業,其就業難不難與高校的關聯度不是很大。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後,國家和社會給了這部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個人素養與國民素質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現在,他們畢業走向社會面臨一些新的情況,需要各界來共同破解。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式和社會整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有媒體就指出,大學生不顧客觀條件,寧肯“漂”在大城市,也不願意到地方、到基層、到中小城市就業的觀念到了改變的時候。
社會各界需聯手應對就業高峰期
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內高校壓力最大的是在每年6月,開具派遣證明、畢業生離校後,巨大的就業壓力就由教育部門轉到了人社部門。
關於如何應對當前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峰,有關人士介紹,首先是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次是在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第三,在高校全面推進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等。
此外,如何幫扶大學畢業生實現有序就業和科學創業?《中國工商時報》等媒體刊文建議,一方面,建立健全與實施國家層面的就業規劃,確保各類畢業生均衡有序就業。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學歷教育和學歷待遇,對就業規劃、指引、幫扶以及創業保障等一系列體系、機制進行再造或優化。
據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在有關建設性的輿情資訊中,24.7%的人認為應鼓勵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近20%的人表示應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11.8%的人表示大學教育應注重實踐,貼近社會需求;約16%的人認為政府應出臺政策扶持創客、創業等。
“創客時代,政府不應缺位。”部分高校畢業生説,有關部門和單位需要以真招實舉促進創新、服務創業、助力創客,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
有關專業人士建議,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需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從根本上來説,還是要靠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如果沒有深層次的改革,僅僅要求學校重視人才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政策要真正“落地”,不能懸在空中好看不好用,造成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