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解碼陽光保險投資圖譜 斥資24.5億拿下喜來登

  • 發佈時間:2014-11-26 07: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偉 賈叢叢  責任編輯:孫朋浩

  險企“出海”投資一浪接著一浪。10月安邦保險兩度大手筆涉獵美國酒店和比利時金融機構在市場捲起的浪潮還沒有平復,時隔一個月,市場再次殺出一匹黑馬——陽光保險于11月21日高調宣佈,斥資24.5億元拿下澳大利亞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與安邦保險的“高富帥”相比,陽光保險的股東背景顯得平淡了許多,而此次出盡風頭,折射出董事長張維功不走尋常路的戰略思維。

  斥資24.5億拿下喜來登

  陽光保險11月21日對外宣佈,以4.63億澳元(約24.5億元人民幣)收購澳大利亞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據了解,陽光保險已與喜達屋集團在10月10日正式簽訂收購協議,該筆交易獲得澳洲政府批准,所有交易程式已完成。

  據介紹,喜來登公園酒店始建於1992年,坐落于久負盛名的海德公園正對面,是雪梨核心CBD區域的地標式酒店。該酒店共擁有557套設施豪華的客房與套房,該酒店入住率長期保持穩健水準,多年來始終是澳大利亞最頂級五星級酒店之一。陽光保險抵不住雪梨黃金地段的誘惑,將自己海外不動産投資的“處女作”佈局在這裡。

  陽光保險表示,這次是從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手中收購了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同時雙方也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陽光保險將授權喜來登提供為期50年的管理服務。

  陽光保險此次高調出擊海外市場,與安邦保險如出一轍,與此前險企投資頗為謹慎形成顯明對比。據悉,今年保險業新“國十條”頒布以來,安邦保險率先走出國門,上月宣佈斥資120億元收購了美國華爾道夫酒店,隨後又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令市場一片譁然。而陽光保險出手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成為繼安邦保險之後的又一匹黑馬。新“國十條”中明確指出,鼓勵中資險企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支援中資險企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這也被看做險資海外投資的一大契機。

  事實上,陽光保險此次投資可謂“蓄謀已久”。自去年10月底,陽光保險旗下陽光人壽獲批取得開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業務資格,而後經過為期半年的考察篩選,最終選定了雪梨喜來登公園酒店,在該項目直投前,陽光保險攜手國際頂級投資機構KKR、摩根士丹利房地産基金已嘗試保險資金的間接投資。

  國內率先投資醫院

  除了成功邁出海外投資的第一步,陽光保險在國內的投資佈局也並沒落後。值得一提的是,陽光保險獲准成立國內首家由保險機構控股的綜合性醫院。

  今年6月,保監會下發批文稱,允許陽光人壽投資陽光融和醫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光融和醫院”)股權事宜,陽光人壽將與山東濰坊人民醫院、濰坊醫學院共同籌建陽光融和醫院,該項目總投入25億元,陽光人壽持有55%股權。

  據介紹,陽光保險將以陽光融和醫院為核心,在當地建成集醫療、康復、養老、養生、健康管理為一體的市民健康中心,從而帶動當地大健康産業的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準。據悉,目前陽光融和醫院正在籌建中,包含門診、醫技、住院等區域在內的第一期綜合院區已完工,預計醫院明年正式開業,全面運作後預計床位可以達到2000張。面對其他險企頻頻舉牌拿地進軍養老産業,陽光保險似乎也不甘落後。

  陽光融合醫院的成立,這既與近年來的政策支援分不開,也折射出陽光保險對健康産業、養老産業提前佈局的思路。陽光保險早在2010年開始著手調研佈局醫療産業,並於2012年7月與濰坊市政府簽訂《關於市民健康中心市場化運營的合作協議》。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商業保險進入醫療行業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2013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商業保險機構等機構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託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今年11月17日,國務院再發一文《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再次明確了這一態度。除了陽光保險之外,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太平人壽等也都試水健康管理産業,如新華保險提出了“健康管理+醫療服務+護理服務”的健康産業鏈。

   經營不走尋常路

  儘管陽光保險成立不足十年,其股東也並沒有特別背景,但其近幾年的發展卻總有咄咄逼人之勢。這很可能與掌門人張維功的戰略思維不無關係。

  資料顯示,陽光保險前身是陽光産險。陽光産險2005年宣佈成立,2007年6月變身陽光保險控股,旗下再設陽光産險,同年12月陽光人壽成立,隨後用了不到半年時間,陽光保險控股更名為陽光保險集團。繞道集團化顯示出陽光保險不走尋常路的思維。陽光産險開業第23個月就實現盈利並長期保持,連續刷新新設財産險公司保費收入歷史紀錄,陽光保險也一度被稱為全球市場化企業成長最快的公司之一。

  推動陽光保險快速發展的背後核心人物就是張維功。工作之後從未離開保險業的張維功本身就帶有傳奇色彩。1963年在山東出生的張維功,大學畢業後一直未離開過保險業,最初是從壽險行銷員開始,出於勤奮,他一個人的業績曾一度佔到公司總業績的一半,而後他又在山東人保、南京保監辦、廣東保監局任職。不惑之年,張維功毅然棄官從商,創立陽光保險,他始終堅持“一定要有一點點的不同”。也許正是這一點一點的不同,讓陽光保險在很多領域敢為行業先,如壽險業務首創“六線並進”行銷模式、産險推出“紅黃藍”管理模式、研發出全球産險業第一張“車險生命表”,也有了今天出擊海外高檔酒店的魄力。而且投資定在澳洲,而非其他險企青睞的歐美。

  張維功曾感慨道,要“與偉大的時代一起前進”,認為“置身於這個偉大的時代,驚嘆于科學和技術的革命帶來的瞬息萬變,在現實與理想的時空地帶馳騁,一切變化都有可能”。陽光保險已制訂出四步走戰略,希望每五年上一個大的臺階,在接下來的十年內要打造國際有影響力的保險金融集團。據統計數據顯示,陽光保險成立九年來,資産規模突破千億元,累計承擔社會風險超過80萬億元。

   出手海外避免一窩蜂

  從産險到壽險,從最具成長性的保險集團到國際有影響力的保險金融集團,陽光保險的格局正在升級。此次陽光保險海外投資就成為其打造國際化形象關鍵一步。陽光保險也表明,這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的業務、資産佈局的開始。

  伴隨著人民幣持續快速升值預期的不斷減弱,海外投資正不斷成為投資者資産配置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伴隨著歐美經濟的不斷復蘇,一線城市的頂級地産投資更受青睞,甚至被作為債券的替代品,這也是國內險企紛紛出海的原因之一。

  《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不斷給險資境外投資鬆綁。事實上,在保險業,走出國門投資的遠不止陽光和安邦。自去年7月中國平安以2.6億英鎊買下倫敦勞合社大樓,險資海外不動産第一單破局以來,險資投資的熱情不減,今年以來,險企海外投資也是動作頻頻,今年6月,中國人壽與卡達控股共同出資7.95億英鎊(約8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倫敦金絲雀碼頭10 UpperBank Street大樓90%的股權;迄今,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安邦保險以及陽光保險海外不動産的投資金額約為233億元。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中國人壽、太平人壽等多家國內機構就倫敦的房地産投資仍在展開相關談判。

  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險資境外投資餘額約15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不到1000億元,佔險資運用餘額總量比例不到1.1%,距離15%的監管比例上限尚存空間。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投資經驗不足的中國險企而言,海外投資仍需謹慎。儘管歐美經濟環境正在復蘇,但對於這些長期不動産投資,仍面臨著政治、法律、稅收等諸多的不確定性。

  歷史上一些投資失利的案例仍讓人警醒,如1989年,三菱集團旗下三菱地所斥資14億美元購買被認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的洛克菲勒中心。截至上世紀80年代末,全美10%的不動産已成為日本的囊中之物。但洛克菲勒中心等最終以更低的價格回售給美國,日本經濟也陷入“失去的十年”。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對此也表態,中國的保險資金海外投資配置資産“剛剛起步”,投資能力現在還“很不強”。因此,險資在“走出去”過程中,一定要“穩健審慎”,不要“頭腦發熱”,“切不可一擁而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