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短期産品限售衝擊波 華夏人壽調結構棄短求長

  • 發佈時間:2016-03-29 09: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偉  責任編輯:孫朋浩

  對高現價保險産品的規範,既在意料之中,也在預期之外。

  3月18日,保監會發佈《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産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2016年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産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産較大者的2倍以內,對2015年度中短存續期産品保費收入超過規定的,給予5年過渡期。

  “除了國壽、平安、新華等幾家‘財大氣粗’的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大。按照監管的思路,有多大的資本實力,賣多少産品。目前主要是調整産品以及整體的規劃,這一政策對於倚重網銷的公司影響更大,而對於銀保渠道,自然也有影響。”一位網銷平臺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而華夏人壽,則是借力銀保渠道規模迅速攀升的典範。2012年,華夏人壽彼時年規模保費僅為85億元,2013-2015年出現跨越式的倍數增長,保費規模逐年躥升至370億元、980億元、1572億元。2015年,華夏人壽保費規模居於市場第四,而今年前2月更上一層,保費規模已突破千億元,僅位於國壽、平安壽險之後。無論稱謂是傳奇還是黑馬,華夏人壽都是壽險業的一個典型樣本,不少中小壽險公司也紛紛借力銀保來做大保費規模。

  此次《通知》下發,對華夏人壽影響幾何?華夏人壽規模效應背後又是怎樣的邏輯以及轉型策略。華夏人壽品牌部相關負責人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實施以來,華夏人壽目前銀保日均銷售2億元左右。據時代週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前兩月,華夏人壽銀保日均規模約16億元。即便去年全年,華夏人壽的銀保日均銷售規模也在3.8億元左右。當然,這其中有開門紅的因素,也有自身調整産品結構、棄短求長的原因。

  轉型踩對節奏

  保監會一直在做高現價保險産品的規範,此次《通知》中一改往常高現價産品的提法,取而代之的是中短期存續産品。保監會認為,現金價值高本身不是引發風險的直接原因;而産品實際存續期限較短,從而可能給公司帶來資産負債錯配、現金流不足等風險。

  《通知》的影響仍在發酵,多數公司也紛紛調整産品與戰略。

  一位不願具名的網銷平臺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通知》對壽險網銷衝擊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像很多公司半年期這類産品都已下架,多家公司新的産品還在測算中。

  “除了國壽、平安、新華等幾家‘財大氣粗’的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還是受到一些衝擊,按照監管的思路,資本實力與此中短期産品直接掛鉤。目前主要是調整産品以及整體的規劃,這一政策對於倚重網銷的公司影響更大,而對於銀保渠道自然也有影響。”上述人士補充指出。

  華夏人壽借助銀保渠道,近幾年業績規模一路高歌猛進。從2012年的85億元到2015年的約1572億元,位列市場第四。3月24日,保監會披露今年前2月保費數據,華夏人壽前2月便已躋身千億俱樂部,規模保費排名第三,僅次於國壽、平安壽險,再度震驚同業。其中原保費規模35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973億元。

  在外界看來,華夏保險作為資産驅動型保險公司之一,其保費結構便有直觀寫照,2015年保費結構中,原保費52億元,而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約1520億元。華夏人壽銷售上則主要倚重銀保渠道,産品以萬能險為主。時代週報記者獲悉,華夏人壽去年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中萬能險佔82%。

  有消息稱,銀保一年期躉繳産品也被叫停,對此,多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並未接到這一通知。富德生命人壽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並未聽到叫停的消息,目前銀保産品的調整,主要是額度的調整。華夏人壽上述業務負責人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並不存在叫停躉繳銀保業務的現象,而是保險公司在主動限額銷售,在《通知》實行以來,華夏人壽目前銀保日均銷售2億元左右。這個數字不僅遠遠低於今年前兩月的16億元左右,也比去年日均3.8億元左右縮水近半。

  華夏人壽上述負責人介紹,公司從2014年已經開始結構,從一年期産品向三年期以上産品過渡,2015年二季度以來,華夏人壽停售一年期産品,不斷向五年期以上産品過渡。據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期繳同比增長291%。不難發現,華夏人壽的轉型也踩對了節奏,走在了監管政策出臺以前。2016年2月中旬開始,銀保渠道全力推動期繳,2016年期交同比增長20倍,主推産品包括富貴竹年金保險等年金産品、大病保險等。

  “結構轉型之後,華夏人壽將更側重保障類産品的比重。”上述華夏人壽負責人還表示,除了銀保渠道以外,公司在持續搭建行銷隊伍,每年翻一番的基礎上繼續加快,去年傳統行銷渠道保費達16.6億元,今年兩個多月已經突破10億元,2016年,傳統行銷渠道預計達成50億元。

  規模求穩,告別“倍數”增長

  時代週報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2015年數據顯示,華夏人壽銀保業務規模1383.7億元,公司三年以內萬能險佔比19.7%,規模約273億元。按照《通知》要求,叫停存續期限不滿1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存續期限在1年以上且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在3年內按照總體限額的90%、70%、50%逐年縮減,3年後控制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統計數據顯示,華夏人壽註冊資本金153億元,總資産超3219億元,到2015年末,華夏人壽凈資産為161.78億元,按照目前數據來看,華夏人壽不滿3年的中短存續期産品的銷售規模,應該控制在323億元以內。從2015年的數據看,華夏人壽三年期以內萬能險規模仍在限額之內。由於今年前兩月華夏人壽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為973億元,若加上今年前兩月的數字,很可能已經逼近甚至超過上限。

  儘管華夏人壽今年前2月保費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華夏人壽似乎也有意平衡規模。華夏人壽副總經理于振亭近日對媒體出指出,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和整個行業的特點有關係,雖然前兩個月的保費增速超過預期,但全年會追求一個整體規模穩增,希望能實現1800億元左右的目標,就全年目標來講可能和去年沒有太大的增幅。上述華夏人壽負責人也指出,現階段我們不再追求規模上的無限增長,而是追求穩增長。

  北京一位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對華夏人壽而言,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體量,但對於大部分小公司而言,仍寄望規模的快速增長。不過在發展過程中,如果想要繼續做大中短期産品規模,可以通過增資等手段,密集增資將成為多家公司的動作。近日,總部位於廣州的珠江人壽,註冊資本金從47.5億元增加至56億元,珠江人壽發展初期限也十分偏重於萬能險産品,其網銷業務在保監會整頓不規範銷售時被叫停,目前其網站多款萬能險仍為待售狀態,珠江人壽工作人員表示,産品仍在調整當中。

  事實上,對於計入萬能險賬戶的資金,保險公司需要提取保單賬戶價值等額的賬戶保證金,以及一定比例的責任準備金和風險保額,對資本金的消耗更大。

  2011-2015年,華夏人壽規模保費分別為51.6億元、85億元、370億元、980億元、1572億元。華夏人壽資本金增加與規模增長保持同步,其2006年成立初期的4億元增至目前的153億元。分別於2011年增資18億元至40億元,2013年兩度共計增資50億元至90億元,2014年、2015年分別增資30億元。與此同時,華夏人壽還多次發行次級債。

  伴隨著2015年規模的大幅度增長,華夏人壽一筆大手筆增資仍在推動。2015年9月,華資實業(600191SH)發佈公告,擬定向增發不超過316.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對華夏人壽進行增資。此次增資若順利完成,華資實業將成為華夏人壽的控股股東,華夏人壽的註冊資本也將居於行業前列。受中短期産品《通知》的影響,是否促使華夏人壽增資進程加快,目前尚不得而知。

  時代週報記者查詢華資實業公告發現,保監會于去年12月向華夏人壽發佈此次增資意見的復函,稱對華資實業增資的方案無不同意,還需要證監會對這一併購案進行審核。華夏人壽對此回應稱,目前將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要求配合開展工作。

  華夏人壽借助銀保做大規模、後端通過投資驅動,這一路徑也被眾多中小公司效倣希望像華夏人壽一樣通過銀保渠道,迅速提升規模。但正如萊布尼茨所説,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沒有完全相同的策略與發展路徑。

  不過,按照最新的監管思路,儘管在大資管時代,保險的理財功能日益凸顯,但仍要有度,控制中短期産品規模,可以減少短錢長投造成資産錯配的風險,從而也控制流動性風險。這也意味著,有多大的資金實力做多大的事。如今,中小險企普遍面臨著規模、資本、産品結構三者之間的權衡。

  “如果規模做不起來,在市場上就沒有話語權。”上述北京一家壽險公司負責人直言,中小公司搭建個人行銷團隊需要較長的過程,銀保、網銷便成為短期內做大規模的有效路徑,特別是網銷産品,其收益與期限上更為靈活,從而能夠在短期限內吸引投資者。“先把規模做起來,然後調整結構,加大保障類産品的比重,這是慣用的策略。”該保險公司人士進一步表示,保障類産品一方面規模增長較慢,對小公司而言,信譽度難言優勢,市場的認可度便是問題之一。

  于振亭則從成本的角度加以分析。于振亭稱,這是一個發展策略的問題,一個公司整個架構一旦設立以後,它的管理成本要分攤到保費上,如果沒有一定的規模作為支撐,這些後援成本或者固定成本全部攤薄在相對量少的高價值保費上,也會導致這部分所謂高價值保費成本很高。于振亭進一步解釋稱,華夏人壽有一定銀保規模作為支撐,可以減少期繳産品的分攤成本。例如原來單位保費要分攤2%的後援成本,現在規模做大後,單位保費分攤可能只有千分之一。假設給客戶5%的收益,對於規模小的公司而言,投資收益要做到7%才能盈利。做大規模後進一步攤薄,投資即使做到5.5%、6%都能夠實現盈利。

  2014年,華夏人壽實現由虧轉盈,實現凈利潤11.55億元,而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3倍達72億元,成為扭虧的重要因素,2013年則虧損15.9億元。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動作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2015年,華夏人壽在資本市場的動作頻頻,買入同洲電子希努爾朗瑪資訊上港集團等在內多只股票,受到股災影響,險資權益類投資也出現分化,對於華夏的投資成績單仍待年報揭曉。

  “險資從某種意義來説更多是作為一種財務投資者,追求能給保險公司帶來比較好的業績回報。”于振亭對此強調,而從保費規模來講,可以追求合理增長,因為要考慮投資的資産端的接受程度,如果過多追求保費有時候會給企業自身造成一些負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