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保險迎風口 服務與理賠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11-16 07:00:10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時下最為熱門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下,保險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子板塊,其觸網進程引人注目。自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網際網路+”概念以來,在技術不斷成熟的條件下,“網際網路+保險”發展更是風起雲湧,勁頭十足。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最新發佈的人身險網銷經營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網際網路人身保險保費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億元,實現累計年化規模保費1181.9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佔人身險行業1—9月保費總收入的比例達到6.3%。
其中,僅7—9月的累計保費收入就達729.1億元,遠遠高出2014年全年353.2億元的水準,網際網路人身險業務發展態勢迅猛。同時,網際網路保險市場主體也在快速增長。截至三季度末,開展網銷經營業務的人身險公司數量已從2014年的52家增長到58家,佔人身險公司總數81%。
近年來,傳統保險銷售渠道面臨較大的瓶頸,在未來新增保費市場中承載的作用勢必會越來越有限。顯而易見,網際網路渠道將會成為重要的銷售方式。據測算,隨著80後、90後逐漸成為保險的重要消費人群,網際網路所能承載的市場增量空間將越來越大,十年後有望達到6萬億的保費規模。
保險觸網是“網際網路+”時代下的主流趨勢,傳統保險公司也已認識到網際網路戰略的重要性,並將“擁抱”網際網路渠道作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戰略環節。筆者了解到,目前我國保險企業中,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均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網際網路戰略體系。兩家險企都屬於綜合保險集團,且都嘗試了從多個平臺打造網際網路接入渠道,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覆蓋的網路介面。
可以説,網際網路對於傳統保險銷售渠道是有力的補充,好處在於可以升級和幫助代理人更好地服務客戶,提升服務體驗,提高承保效率。不光如此,經過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網際網路保險也在經歷不同的成長境界。
首先是1.0版本,即渠道創新。正如前言所述,網際網路渠道創新可以緩解傳統保險行銷困境。2014年我國網際網路用戶規模大約6.49億人,今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更是達到了近9億人。網際網路渠道可以較低的成本為保險公司帶來一個規模持續增加的潛在客戶群體。數據顯示,目前已有61%的保險公司既有自建網際網路平臺,又與第三方平臺合作。
其次是2.0版本,即場景與産品創新。網際網路的生態環境為保險公司的産品設計提供了新穎場景和豐富標的。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眾安保險斬獲超過2億保單,保費收入逾1.28億元,而這2億多保單基本來自退運險、貨運險、信用保證險、小米手機意外保等險種。
同時,新技術也正在改變傳統定價模式,為實現精確定價、動態定價創造可能。隨著車聯網的技術應用,已有網際網路車險産品實現了傳統車險定價模式由按車型定價向使用行為定價轉變,而智慧可穿戴設備的出現,也使得傳統健康險産品的定價模式由靜態定價轉為動態定價成為了可能。
第三則是商業模式創新,也就是3.0版本。在網際網路與保險融合後,保險盈利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深耕保險領域,通過産品優勢、壓縮渠道成本,提高盈利水準;另一方面則可通過構建生態圈,使用跨界競爭、客戶遷徙戰略建立競爭優勢,又可以打造閉環流程,從産品資訊瀏覽、諮詢、購買,再到後續産品服務全部線上上完成,提升用戶體驗。
而且,保險基於傳統業務而設定的組織結構在面對變化迅速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時決策流程過長,反應速度過慢,未來扁平化將成為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
就目前業界實踐來看,股東網際網路背景凸出的眾安保險則正處在了2.0與3.0版本之間。開業2年來,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其依託網際網路渠道實現了高速發展。截至2015年6月,眾安保險從行業保費收入的第59名上升到第31名;而網際網路思維也幾乎貫穿産品開發的全過程,此外其還為許多新興行業提供行業産品風險解決方案。
縱然網際網路保險線上上的百般優勢,但依舊不能回避線下服務與理賠等諸多環節。網際網路保險雖改善了消費者和保險産品之間價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但仍難以解決由於保險産品本身設計較為複雜的特性,進而導致的二者之間品質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因此,線下仍然是網際網路保險的重要一環。
從海外經驗來看,單純的網際網路渠道也很脆弱,反之擁有良好傳統渠道的保險公司則可通過網際網路渠道真正實現盈利上的錦上添花。比如,即便是保險市場發達、網際網路環境良好的歐美國家,目前線上保險的實際保費規模仍難以和傳統保險渠道相比較。從目前全球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線上索賠服務未來仍需要加強提升。
有專家指出,線下實體經濟中的産業鏈孕育著豐富的保險産品消費場景,容納著整個經濟體的巨大消費力,提供了網際網路和線下客戶無縫對接的購買入口,既是催生網際網路保險的“襁褓”,也是網際網路保險賴以生存的根基。離開與産業鏈的協同發展,網際網路保險必是無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