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瞄準重大工程 投資方案有望優化

  • 發佈時間:2015-11-12 01:43: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經歷了上半年的二級市場向好行情和三季度資産配置調整後,在2015年第四季度,拓展分享實體經濟投資紅利空間成為保險資金關注的焦點。在發改委等多部門的推動下,金融支援重大工程包投資的工作正在逐步發力,而保險資金有望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獲悉,繼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保險資金獲准設立私募基金、資産支援計劃業務規範進一步明確等動作之後,監管層正醞釀從拓寬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和非重大股權的行業範圍、放寬投資重大工程建設的單一資産集中度比例、探索重大工程建設主體向保險機構定向發行債券等方面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優化解決方案。

  支援重大工程獲政策支援

  保險業在支援實體經濟投融資方面的新政策,在2015年內相繼推出。6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規模為3000億元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9月11日,保監會發佈《關於設立保險私募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保險資金可以設立私募基金。《資産支援計劃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于同日發佈,著力於盤活存量資産,鼓勵投資國家政策支援的重點領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援。10月,國家發改委、保監會發佈《關於保險業支援重大工程建設有關事項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對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和保險業風險保障的優勢,支援重點工程建設等工作進行明確。

  在監管層和業內人士看來,上述一系列舉措有助於保險資金與具體項目有效結合,提高投資效率,險資運用的空間被進一步釋放。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具有資金量大、期限長、回報不求高但求穩的保險資金能夠較好地與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契合。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增長的任務較重,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項目,可以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規模大的優勢,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也有利於解決行業內投資能力建設不平衡的現狀,有利於解決逆週期投資動力不足的現狀,合理配置資産,控制風險。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從走訪情況看,保險機構投資迫切,資金配置壓力大,對重大工程支援的熱情比較高,特別是希望找到和保險業相匹配的投資項目。目前存在大規模有待盤活的基礎資産,都是保險資金可以考慮投資的對象。而隨著行業業務發展的外部條件逐步成熟,以及法規逐步完善和人才快速積聚,保險資金運用的環境正進一步優化。

  投資細節有望進一步細化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監管層正醞釀從細節上為保險資金運用提供優化解決方案,而這些細節將對《意見》的相關表述作出細化,為保險資金運用實操提供依據。

  監管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於重大股權投資、戰略性投資領域項目而言,如果確實需要保險機構參與經營管理,考慮到綜合經營成本等因素,就需要在投資範圍上有一定的限制。“但對於非重大股權行業範圍,應當允許一定程度的放寬,使保險資金更好地與重大工程相對接,緩解‘資産荒’的壓力。”

  而對於中小公司而言,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投資的通道將迎來更寬的操作窗口。保監會人士表示,此前大類資産配置比例等相關規定對於中小保險機構投資重大工程項目客觀上構成了一定約束,保監會將考慮對此進行完善,研究放寬投資重大工程建設的單一資産集中度比例。“中小公司現在面臨的投資壓力更大,需要得到更好的支援。如果按照原有的比例限制計算,産品操作空間只有幾千萬,考慮到成本因素,對於項目的興趣會比較有限。”

  在鼓勵投資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債券方面,保險資金投資也有望迎來更加靈活的機制設計。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保監會將探索實施重大工程建設主體向保險機構定向發行債券。保險資管人士認為,這一探索一方面表現出監管部門對於資金投資重大工程項目給予積極支援,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如何將相應投資行為納入監管框架的考慮。

  項目介入仍面臨風險挑戰

  在監管部門力求推動保險資金在投資重大工程項目上取得進展之際,行業內外部環境也對資金運用前景構成了多方面挑戰。保監會人士表示,一方面,保險機構對接基礎資産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專業團隊不穩定、重視搶項目而忽視業務創新都是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瓶頸。另一方面,監管政策立法層級過低、行業公共基礎設施缺乏、保險資金負債成本逐年走高等因素使得行業發展受限,亟待從多個方面進行加強和完善。

  保險機構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行業間競爭條件不公平,使得保險機構在同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共同競爭時無法充分發揮優勢。例如,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受託人尚未向保險機構開放,保險機構的受託人法律主體地位尚未得到《信託法》的明確支援,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受託人被通道化,使得保險機構在相關業務中實際上被邊緣化。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朱俊生認為,目前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相當大的挑戰。“隨著經濟持續下行,信用體系風險顯露的壓力也在上升,經濟體中的不良債務不斷膨脹,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凸顯。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基礎設施項目的主要投融資主體,但以平臺債務融資為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難以持續,區域性投資風險將逐步顯現。另外,一些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股權投資權益保障機制難以落實,可能會損害進入股權投資計劃的保險資金的利益。”

  而對於《意見》提出的相關投資保障措施,未來也有待進一步加強。上述權威人士表示,很多保險機構希望能在商業養老用地保障方面得到支援。“如果將住宅用地用作養老社區用途,需要走招拍挂的流程,價格會比較高。希望各地有關部門在商業養老用地決策中既考慮到商業需求,又考慮到公益性特徵,適當給予一定的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