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保險平臺意時網股權再融資 百億估值揭秘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23: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植  責任編輯:郭偉瑩

  隨著網際網路保險的熱火朝天,一些網際網路保險周邊服務公司的估值也正水漲船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繼眾安保險首輪股權融資估值達到500億元後,一家基於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技術設計銷售保險産品的公司——上海意時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意時網路”)正進行新一輪股權融資,估值已接近100億元,且多家保險公司已經表達投資入股的意願。

  日前,本報記者向意時網路創始人鬱壯鴻求證,他表示,目前新一輪股權融資正在協商階段,具體投資機構暫不能公佈。

  意時網路此前已完成兩輪融資,分別是去年3月融資近2500萬元;今年3月完成一輪逾2億元融資,投資者包括國泰君安力鼎資本,同創偉業等機構,當時估值接近1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意時網路此次股權融資對應的估值“飆升”,某種程度是“沾了眾保險的光”。今年上半年意時網路代理相關産品實現保費收入接近3.5億元,約是眾安保險的1/5。若按兩者保費收入差距進行估值比較,意時網路的百億估值,似乎有了依據。

  “事實上,意時網路與眾安保險的業務模式並不一樣。我們不是一家保險機構,而是一家純粹的網際網路公司。”鬱壯鴻強調説。若眾安保險將網際網路保險看成保費收入的增長點,意時網路更傾向將網際網路保險視為低成本獲客的渠道。

  “我們打算借助保險的共保原理,通過網際網路保險創新,降低每個客戶各類生活服務成本,我們真正利潤更多源自基於保險理賠的各類增值服務。”他直言。這也讓意時網路得以與保險公司避免直接競爭,形成差異化發展。

  保險公司成“産品通道”?

  2011年,鬱壯鴻離開傳統保險業,創辦意時。

  在他看來,傳統保險産品存在不小弊端,首先是利益拉鋸,即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往往存在風險對賭關係,導致保險産品盡可能設置理賠“障礙”,降低保險公司賠付成本;二是缺乏良好客戶體驗,多數傳統保險産品都針對個人死傷的理賠服務,導致不少人不願直接面對;三是各家保險産品同質化競爭較強,缺乏差異化,且中間渠道偏長,導致保單價格偏高。

  “就是想用網際網路保險改變傳統保險的這些痛點。”他告訴記者,其實保險本身是一種風險保障,生活裏存在各類大大小小的風險,如果能夠利用網際網路保險抓住很多生活裏的“小風險”,在保險與傳統生活服務産業鏈之間形成服務與理賠閉環,將是一個全新的藍海。

  為此,意時網路先後研發出手機碎屏險、高燒險、航班延誤險、旅遊醫療救助+WIFI免費服務等産品。不過,意時網路僅取得“網際網路保險銷售許可證”,並不像保險公司可以直接開發産品,但可以協助保險公司運用網際網路思維,設計創新的保險産品。

  “我們更像是網際網路保險産品的設計公司與供應商,通過保險公司代為開發産品到相關部門備案,再返還給我們線上渠道銷售。”他表示,意時網路先將保險産品業務模式、風控賠付模型做出來,經保險公司通過相關産品審核,再借助後者業務牌照發行相應的網際網路保險産品。

  多數保險公司主要會關注賠付模型是否完善,及這類産品對獲客、提高客戶與保險公司接觸頻率能産生多大的推動力。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也讓保險公司扮演的儘是“産品通道”角色,名義上他們是産品銷售方,但真正的保費收入與承保利潤可能都通過某種方式進入意時保險的口袋。

  鬱壯鴻對此解釋稱,其實意時網路的不少網際網路保險産品的保費都是直接由保險公司收取,意時並不收取任何佣金。“其實,我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在保險産品身上賺錢。”

  網際網路保險只是“流量入口”

  鬱壯鴻認為,一旦保險服務機構將網際網路保險看成是流量入口,就可以發現更多的新玩法,甚至不必拘泥于保險産品本身的承保盈利,將盈利模式多元化。

  以手機碎屏險為例,原先他僅將這款網際網路保險産品看成是低成本獲客、增加與客戶接觸頻率的流量入口,但隨著理賠案例日益增多(達到每天逾500單),他發現維修手機螢幕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以將保險理賠款轉化手機換屏服務的開支,通過為投保人更換螢幕獲取增值服務利潤。

  今年4月,鬱壯鴻成立了手機維修服務公司,年底這項業務可以突破2000單/天。

  “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手機修屏業務的盈利,反哺網際網路保險産品,通過降低其保費獲得更大的客戶流量與業務收入。”他表示。事實上,這也給他對網際網路保險有了新的認識——借助保險的共保原理,通過網際網路保險創新,降低每個客戶各類生活服務的成本,從而實現更低獲客成本與更大流量,為擴大業務收入做鋪墊。

  目前公司僅有70多人,真正來自保險業的只有5-6人,産品總監只有一人,集所有網際網路保險産品設計與合規操作于一身。鬱壯鴻對此解釋説,這種做法可以盡可能降低溝通成本。

  “其實,網際網路對傳統保險的顛覆還有很多。”他認為,比如網際網路保險可以讓保單更“友好”——很多傳統保險産品都有免賠責任,但網際網路保險可以通過設計專門的場景化産品,解除免賠責任;其次是讓保單名稱更加通俗易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